吕不韦达与闻之别 吕不韦是嬴政的父亲吗

时间:2018-01-12 14:53:38 编辑:环宇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电视剧《吕不韦传奇》剧照

  司马迁写完《吕不韦列传》,叹曰:

  孔子之所谓“闻”者,其吕子乎?

  一、“达”与“闻”

  孔子在《论语–颜渊第二十章》有这样一段话: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

  子曰:“何哉,而所谓达者?”

  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汉初,孔子的言论已经成为当时正统社会的道德圭臬。“士”是春秋以后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的阶级,用一个现代人的俗语,可以说是“当官的”,只是那个时代当官不止是为国家政府当官,也可以是为一个贵族的家庭当官,所以有“在邦”与“在家”之分(古之所谓“国”,是指诸侯之私产而言,包括其住所与土地,与大夫之“家”同。古之“邦”近于今人所谓“国”,汉初因讳刘邦之名,“邦”改成“国”)。

  子张是孔子后期的得意门生之一,少孔子四十八岁。他问孔子当官的怎样才算有成就(“达”),在孔子的反问下,子张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一个当官的,无论是当政府官员,或是贵族家臣,所到之处,若都能享有盛誉,那么可以算是成功了。孔子的回答是:那只是名誉而已,不是成就。接着,孔子耐心地向他的学生解释道:一个人的成就,是从里到外的,他首先应该内主真诚,不事矫饰,并且善于观察自己的周围环境,柔顺谦卑,做到“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这样他自然能“在邦必达,在家必达”。不难看出,孔子眼里的士之所达,必自内而外,达于仁道。接着,他又解释:那些追求名誉的人,往往表面上看上去颇有些道德品行,但实际之所作所为往往与道德相悖而驰,所以他们也只能徒有其名而已,无可与言达。

  司马迁喟叹吕不韦时,引用了孔子的言论,褒贬之意彰矣。为什么吕不韦在司马迁的眼里只“闻”而非“达”?

  二、吕不韦:出色的商业投机者

  吕不韦本是赵国有名的生意人。当时的生意人很简单,就是买进卖出,即英文里的trader,所以司马迁说他以“贩贱卖贵”而“家累千金”。那个年代的买卖,产品很简单,无非粮谷盐铁而已。买进卖出,看似简单,但发大财的也寥寥无几,因为需要生意人的嗅觉,洞察时机,坚决果断。司马迁在《货值列传》里以一句话总结了生意人的成功秘诀:“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今天炒股、炒房大军如果能遵循之个秘诀,一定个个腰缠万贯,然而,国父曾叹:知易行难……

  要知道,当时的社会有四个阶层,所谓的“士、农、工、商”,生意人的地位是最低的。一个生意人,即使腰缠万贯,在当时的社会价值体系里,仍然是个被人瞧不起的生意人,惟有跻身到“士”,才算到了顶层。

  吕不韦是个聪明人,以一个生意人特有的锐利眼光,分析了当时秦国的政治局势:

  秦昭王末年,继位的大儿子死了,立二儿子安国君为太子。安国君虽然有二十多个儿子,而他所宠爱的华阳夫人却没能为他生下一个儿子。华阳夫人立为正夫人之后,谁当太子成了一个很多人议论的问题。此时,安国君的二十多个儿子中,有一个排行当中的庶子,名为异人,正好被秦国派到赵国当人质(当时,诸侯的公子被派到其他国家当人质是司空见惯的事。所谓人质,就是以他的人身为某个国与国之间的协议作担保),而赵国对这个秦国派来的人质礼遇多有不周,使他郁郁不乐。吕不韦以他生意人的敏锐,断言:“此奇货可居”,用句现代人的俗话,即:“这是个极好的赚钱机会!”无疑,他将这位秦国公子视为“货”,以图巨利。

标题回顾:吕不韦达与闻之别 吕不韦是嬴政的父亲吗
Copyright 2012-2029 www.huanyunews.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2693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