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不其然秦王扣下了楚怀王,不让他返回楚国。面临此难,楚国此时选择的不是去救楚怀王,而是转立太子做新楚王。最后楚怀王虽然逃出了秦国,但是却因为各个诸侯国都不愿接纳而客死他乡。
这着实让屈原很是愤懑,他一度伤心欲绝,一来痛恨佞臣当道,二来埋怨楚怀王不听劝谏,不辨忠奸。
至于新立的楚顷襄王,则是更加的昏庸无能,他尤其听不进屈原的劝谏之言。竟然在靳尚的谗言之下,放逐了屈原。
而此时的楚国则在秦国的一系列讨伐之下节节败退,甚至丢了国都郢城,可以说有了亡国的征兆。
被放逐的屈原,在得知这一消息之后,终于因为不忍心看到楚国的灭亡,投汨罗江而死。
三.灰子感悟
屈原一生可谓大起大落,楚怀王前期荣宠至极,到了后来竟然被楚顷襄王放逐。
细细想来,屈原一生从未变过,他对楚怀王忠心耿耿,不因为楚怀王的信任而放纵,也没有因为楚怀王的疏远而离弃。他总是在看到楚怀王做的不对的时候,进行力谏,从不顾虑自己的得失,只在意是否对楚国有利。
可是楚怀王昏庸,识人不明,用人不清,一而再再而三的被佞臣蛊惑,致使楚国衰亡,最后甚者客死他乡。
自古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屈原虽有一片丹心,一腔赤诚,一身才华,却无人信,无人用。致使屈原只能空怀一腔热血,一身抱负而遗憾终生。
或许人生最惨的事情,便是明知自己能做好这事情,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件事情坏掉,烂掉,而自己却无能为力。
借用屈原的两句话来结尾:
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
或许也正是屈原的这种坚持,才让人对他永世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