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想,之所以不将管仲纳为“儒家”代表,无非是孔子对其的成见。孔子曾说:“管仲之器小哉!”、“有三归,官事不摄”。意思是说,管仲气量太小,政事不干,还娶了好几个老婆。
孟子也不待见管仲。《孟子.公孙丑》中记载:有人问曾西,你和管仲哪个有德行?曾西很生气:你怎么把我和管仲相比?
然后,孟子接着说,曾西都不愿意和管仲比,我会和管仲相比吗?言语中流露出对管仲的诸多不屑。
孟子曾言:“仲尼之门,五尺童子羞称五霸”。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儒家思想传承的一致性。
的确,管仲爱美女,以及他提倡官妓,着实为其人品大打折扣。一旦被孔孟二圣定了性的人,儒家后人说什么也不会再接受他了。
也罢,既然“儒家”不能接受管仲,那就“法家”吧,也算实至名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