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成出任宰相,封安平君;李兑被任命为司寇。当时赵何年幼(大约14岁),政权掌握在赵成、李兑手中。
赵武灵王之死
赵章败退的时候,逃到主父的行宫。赵成、李兑于是带兵包围了行宫。杀死赵章后,赵成、李兑商议,我们为追杀赵章,竟包围了主父的行宫,如此大罪,要是撤兵回去,定会被满门抄斩。于是下令围住赵主父行宫,对行宫人员宣布“先出来的赏,后出来的杀!”于是,行宫中的人全部逃出,但生生不让主父赵雍出来。把个主父气得没办法,没有食物,只好爬树捉小鸟吃,三个多月后,终于饿死在行宫中。直到赵雍死透了,赵国才向各国报告丧事。
【谁能想到,这样的一个盖世英雄,却是那样的一种死法!】
起初,赵雍定长子赵章为太子,后来他娶了美女吴娃,十分宠爱,曾经几年不出宫上朝。生下儿子赵何后,便废去太子赵章,立赵何为太子。吴娃死后,赵主父对赵何的偏爱也逐渐减退,又可怜起原来的太子,想立两个王。他总是犹豫不决,所以引起了内乱。
柏杨曰:赵雍是一个传奇人物,从他坚持变更服装、更新装备一事,可看出他观察力之强和意志力之坚。赵国疆土,在他手中倍增,战斗力也倍增。如果他能再活二十年,秦国可能受到严重威胁,历史如何发展,难以预料。然而,凡是英雄,都儿女情长,一个美丽的吴娃,就把他搞得神魂颠倒,一误再误。李兑和赵成,平常受赵雍的尊敬,而他们也对赵雍忠心耿耿,可是一旦事变,涉及切身利害,却不惜把君王置之死地。古代中国政治上的领导人物,似乎都在斤斤计较对方的忠心,而忘了忠心不能孤立,它含有太多的变数。形势逼面,猪忠难以持久,于是刹那之间,转化成为狼忠。赵雍如果不自乱章法,赵章如果再有耐心,李兑、赵成之辈,何致竟成弑君凶手?
衣赐履说:赵雍之死,不能不让人想起齐桓公,两人都是一代明君,然而齐桓死后尸体生蛆,赵雍则被活活饿死。两人地下相见,可以互诉衷肠。
不过,此事终究有些蹊跷。主父赵雍死时,赵何已经十四岁了,已经不是懵懂无知的年龄,我们当然不是说他一定能够阻止赵成、李兑饿死他的亲老子,关键是从主父行宫中逃出的宫人恐怕没有几百,也得有几十个吧?饿死太上皇的事情迟早要泄露,赵成、李兑难道想不到这一点吗?我们是不是可以推测,如果赵雍真的是被饿死的,赵何恐怕是知情的,赵成和李兑为了逃避今后“弑君”的罪名,也要向赵何汇报,只不过,他们可能会说,主父后悔立你为国君,所以派赵章杀你,如今,赵章已死,主父怒火冲天,回来一定杀你!再立一个新的赵王就是了(赵雍恐怕子女不少,平原君赵胜也是他的儿子)。话说到这个地步,一个十几岁的娃儿还能如何?干脆由着赵成、李兑去干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