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在看秦献公“户籍相伍”和“推行县制”这两项改革措施时是不是有眼熟的感觉?对了,商鞅变法的时候也搞过这两项制度,只是商鞅改革得更全面、更彻底。为什么秦献公和商鞅都有相同的改革内容?因为他们都在魏国待过,都在魏国留过学,算是同一所大学而不同届的校友。因而当商鞅被迫离开魏国后,放眼天下诸侯,发现只有秦国初步具备自己想通过变法而要得到的样子,也只有秦国的身上还流淌着魏国变法的基因,再加上秦孝公一番振聋发聩的求贤令,通过理性分析后的商鞅最终决定选择秦国去开启自己的法家事业。
任何一个内部的伟大变革,都必须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为保障。因为一旦遇到外部敌对势力的入侵和骚扰,内部的变革必定会被中止或被延迟。例如蒋介石想训练60个德械师及10个重炮兵团。结果才刚勉强训练完20个德械师时,抗战就爆发了,所有的军事变革计划全部泡汤。再比如没有朝鲜战场上把联合国军队打退到三八线的成功,我们国内各项百废待兴的计划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和干扰。秦孝公和商鞅之所以能平安完成最关键的第一次变法而没有受到来自魏国的任何军事压力,一个原因在于魏国忙于中原争霸,但更关键的原因是秦献公时期把魏国打怕了。魏国在比较进军韩赵齐争霸中原和进军西部对战秦国的性价比时,发现与秦国开战的性价比是最低的,完全是得不偿失,因而更坚定了与韩赵齐干到底的决心。魏国之所以对秦国有心理阴性,完全拜秦献公所赐。《史记·秦本纪》记载:“二十一年,与晋战于石门,斩首六万,天子贺以黼黻。”“二十三年,与魏晋战少梁,虏其将公孙痤。”秦献公指挥的石门战役和少梁战役把魏国打出了内伤。石门战役一次就斩首魏军六万,可要知道魏武卒训练不易呀,犹如国民政府的德械师。少梁战役估计魏国的魏武卒损失也不少,因为连老相国公叔痤都被俘虏了。这两场战役坚定了魏国要与秦国和谈而不是与秦国开战的战略方针,从而也保障了秦孝公和商鞅的第一次变法顺利进行。直至秦孝公八年,已经完成第一次变法的秦国主动攻击魏国,检验变法成果。当然,商鞅变法是成功的,元里一战魏国大败,少梁失守,从此再也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秦国崛起和东进。
综上所述,如果没有秦献公,就不会有商鞅的入秦和第一次变法平顺的完成。如果没有秦献公青少年留学魏国,也不会有回国后的奋起以及对儿子秦孝公的谆谆教诲。所以,秦献公才是大秦帝国真正的奠基人。最后看一下秦孝公对自己父亲的评价:“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此评价不虚美不隐恶,朴实无华,但正是秦献公带领秦国民众艰苦奋斗的一生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