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斩首为什么都选在午时三刻 午时三刻是现在的几点

时间:2019-05-25 10:18:26 编辑:环宇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首先要知道,古代对时和刻是怎么计算的。

  在中国古代,有一套自己的计时方法。运用太阳在天空的运行轨迹,和产生的影子,将全天分为十二个时辰。

  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因此古代的一个时辰,是两个小时。

  当钟表最初传入我国的时候,人们把传统的一个时辰叫做“大时”,而西洋钟的一个小时叫做“小时”。这也是现在说六十分钟为“一个小时”的由来。

  午时就是上午11时到下午1时这段时间。

  而“刻”源于我国古代“铜壶滴漏”的计时方法。

  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

  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约等于十五分钟。

  那古人怎么区分一个时辰的

  因此“午时三刻”就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1时43.2分左右。

  为什么要选择在这个时候砍犯人的头呢?

  总体来说,是因为这个时候是一天中太阳最高的时候,也就是阳气最盛之时,这个时候开刀问斩,能让恶人魂飞魄散,永世不得超生。在追求灵魂转世的古代,这也是对恶人的最大的惩罚了。

  那为何不在最正午的午时四刻呢?

  一种说法是,午时三刻已经是阳气的极点,而过了午时四刻,则阳极而阴生,往阴转了。为了让犯人得不到一丁点阴间转世的希望,就要在阴气尚未萌发的午时三刻,将其咔嚓了。

  另一种说法是,午时三刻开始做斩首之准备,我们看电视剧都知道,判官不耐烦瞄一眼天上的太阳,喝道:午时已到!斩!!!然后丢下签令牌,而后刽子手喝一口烧酒喷到大刀上,拔下犯人脖子上插的木签,清代的时候还有一人专门拉着犯人的头发辫子,然后刽子手一刀下去,人头落地。

  而这个过程也是要花费时间的,因此将行刑时间定在午时三刻,有一刻钟的时间去做这些,以保证在一天中太阳最高的时候将犯人砍了。

标题回顾:古代斩首为什么都选在午时三刻 午时三刻是现在的几点
Copyright 2012-2029 www.huanyunews.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2693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