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国藩家书》,从古到今,试问有几个亲自经纶过天下大势的躬身入局之人,从纷扰重要的工作中耐下性子,认真详细地记录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呢?关于“曾国藩家书,对后世哪些名人产生过影响?”的问题,还需从源头讲起。
自太平天国起事以来,整个中国近代史,可谓主要就是围绕湖南人在转的。我们可以先简单梳理一下湖南人对中国近代史走向的重要影响力,以此来展示“湖湘文化”之盛。然后再具体谈谈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曾国藩及其代表作《曾国藩家书》对后世才俊的影响力。
1850年,名满天下的林则徐,告老还乡。专门取道长沙,在湘江舟中夜会湘阴名士左宗棠。要知道,当时林则徐是封疆大吏,而左宗棠只是区区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举人。但是,当时林则徐就已经非常看好左宗棠了,并且称赞其为“不凡之才”。后来,就是左宗棠这么一个连进士都没考上、却胆敢以“今亮”自居的狂人,先后在戡定太平军、剿灭北方捻子、平定陕甘会乱、收复新疆伊犁等事情上,立下了卓著功勋,简直可谓是后世读书人的“偶像”。
再看看曾国藩,那更是了不起的人物了。或许可以用“偶像”来形容狂傲张扬的左宗棠,但如果用“偶像”来形容曾国藩,简直是对他的一种贬低。因为曾国藩在平定太平天国之后,可谓立下了不世之功,即使朝廷像当年对待平西王吴三桂那样,封曾国藩一个异性王爷都不为过。但是曾国藩谦逊持重,“凡事退三步”,主动裁撤了湘军,并且公开了自己考中进士后从道光30年进京供职翰林院到同治10年这三十年来的家书。这样,他如同三百多年前的王阳明一般,完全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人生壮举,被很多后人尊称为“半圣人”。
毫不夸张地说,曾国藩和左宗棠是晚晴最耀眼的两个读书人,受尽后世学子的仰望和尊崇。试问,当时有哪个读书人,不想如这两位时代翘楚一样,纵横四海,飞腾于宇宙之间,一展平生之志呢?此二人都是湖南人,因此以这两人为核心的“湖湘文化”,在晚清逐渐形成,并对民国,甚至对新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大概1500封,所涉及内容广博,既有治军为政之道,又有人生处世之谈,是研究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细读此书,你会发现其中的经典语句简直是字字珠玑,受用一生。
1、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2、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3.危急之际,惟有专靠自己,不靠他人为老实主意。
4.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5、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7、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8、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9、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10.择交是第一要事,须择志趣远大者。
11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12、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13、禁大言以务实。
14、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