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鼠疫的危害有多大 明末鼠疫死了多少人

时间:2019-06-13 11:56:35 编辑:环宇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明末大鼠疫的危害有多大,明末鼠疫死了多少人?明末大鼠疫的爆发有着深刻的背景,这次瘟疫的危害甚至比战争更加恐怖,《吴江县志》记载;

  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仅存者

  瘟疫爆发的背景

  上世纪70年代,竺可桢院士仔细研究了中国五千年的气候变化,总结出了中国历史的社会大动乱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文中提到了四次小冰河时期,第一次是殷商末年到西周,第二次是汉末到隋初,第三次是唐末到北宋。最后一次就是明朝中后期到清朝初年的这一段时间。

  寒冷的气候带来的后果非常可怕,北方出现了持续的干旱、低温,导致了粮食大面积减产,牲畜冻死现象频发。这种情况对于一个农业帝国而言是致命的,大量的百姓挣扎在了死亡线上,他们其中很大一部分破产成为了流民。

  面临同样遭遇的还有北方游牧民族。由于气候的变化,关外草场退化,他们也面临着被饿死的境地,于是关外游牧民族频频的南下劫掠汉人。

  当然,肆虐天灾之下,生活困苦的不仅仅是人,动物门也面着临绝种的威胁。其中就有老鼠,他们也向南迁徙,试图入侵的人类相对密集的居住地寻找粮食,这其中就有一些带着鼠疫的老鼠。

  鼠疫的爆发与危害

  流民、老鼠、天灾、人祸,所有的因素凑在一起,终于在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第一例鼠疫爆发在了大明对抗游牧民族的前线——大同。

  大同瘟疫大作,十室九病,传染者接踵而亡,数口之家,一染此疫,十有一二甚至阖门不起者——《山西通志》

  瘟疫爆发以后,再加上当时大同处于战争的前线,所以当地百姓纷纷逃难,流民数量进一步增加。大量逃亡的流民,由于饥饿的困扰,他们开始挖掘老鼠洞里的粮食来吃,吃完老鼠的粮食之后,他们又开始捉老鼠。由此瘟疫成为了脱缰的野马,再也无法控制。

  崇祯初年,鼠疫传至兴县,兴县百姓迅速逃亡一空。由于兴县紧邻黄河,所以鼠疫传播至陕西榆林和延安一带,这其中就包括了李自成的老家米脂。

  鼠疫给米脂带来的惨状,并不亚于任何地区,史载“米脂城中死者枕藉”。

  崇祯十三年,鼠疫进入了明帝国的核心统治区域——直隶。顺德府、河间府、大名府均爆发了大规模瘟疫,人死八九。

  第二年,让大名府百姓再次绝望的事情发生了,整个春天一滴雨都没有下,而且旱灾还引发了蝗灾。一时间,粮食价格飞涨到了24两纹银一石。百姓无以为食,为了填饱肚子,一旦看到死人,活着的人就会立刻扑上去分尸他的尸体。

  米石银二十四两,人死取以食

  当年七月,瘟疫从直隶传至北京,北京百姓称其为“疙瘩病。发病时,人的身上会突然出现一块隆起的肉,而且还会吐出如西瓜水一样的血液。

  一旦出现鼠疫病症,这个人很可能会在一个时辰之内病死,最迟也是朝发夕死。也因此,很多人根本没有医治的机会,鼠疫的死亡率高达100%。

  明朝灭亡的前几年,疫情的规模和危害再次加剧,尤其是在崇祯十六年。

  当时,在一段时期内,北京城中每天因瘟疫死亡的人数不下万人,以至于北京城的各大城门都被出城的棺材堵塞了去路。后来很多人家阖门死绝,尸体竟然多到无人收敛的境地。

  后人估计,仅仅崇祯十六年,因为鼠疫而病死的百姓就达到了五分之一,甚至是四分之一。

  瘟疫过后,北京城街头巷尾的小贩和雇工已经倒毙殆尽,整个北京城甚至连叫花子都找不到。

  至于北京的军队,有数据统计,北京爆发瘟疫之初有2.7万匹战马。但到了李自成破城之前,北京军队中能够作战的马匹仅剩下了1000匹。而北京城的士兵更是由10万锐减到了5万,即便是侥幸存活下来的士兵,他们也因为身体虚弱、衣着狼狈而失去了战斗力。

标题回顾:明末大鼠疫的危害有多大 明末鼠疫死了多少人
Copyright 2012-2029 www.huanyunews.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2693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