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球的存在对人类有什么意义,月亮没了人类会怎么样?众所周知,月球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这像极了偶像剧的剧情,她爱他,他爱她,于是卑微的她成了备胎。小时候,有书君只知道“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发光发热,就是最佳男主。至于月亮,则是可有可无的备胎。
但,有书君大错特错,随着年龄与眼界的增长,才明白月球之于地球的意义,丝毫不比太阳差。
第一,月球促进生物从海洋走向陆地。
在人类出现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地球的昼夜温差很大,在水的沸点与凝点之间剧烈波动。在日间气候剧烈变化的时候,海水的温度变化幅度就相对较小,更适合生物生存。所以,生物先从海洋诞生。
月球绕着地球公转的同时,其特殊引力吸引着地球上的水,同其共同运动,周期性涨落,形成潮汐。正是由于月球引力的影响,地球自转速度逐渐变缓慢。在漫长的时间后,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趋向合理,地球有了四季之分,昼夜温差缩小。陆地,也渐渐适合生物生存。
于是,海洋生物开始走向陆地,才有后来进化出来的人类。换言之,月球之于人类,同太阳一样,有创造之恩。
第二,月球是地球的保护者。
研究表明,因月球引力形成的潮汐,会造成巨大的摩擦力,尤其是在月球经过近地点时。摩擦生热,使地球温度升高,地心熔化。熔化后的岩浆在高牵引力作用下出现旋转式的滚动,从而形成磁场。
这个磁场就是地球的保护盾,可以为地球挡住绝大多数来自太空的宇宙射线,让万物可以安全生长。否则,电影中因为宇宙射线造成生物变异甚至地球毁灭的场景,都将成为现实。
另外,月球一直绕着地球转,或多或少可以为地球抵挡一些陨石或者流星的侵袭,给人类营造一个相对安全的生活环境。
可以说,月球以自己娇小的身躯,为地球撑起一把挡风遮雨的伞,它是当之无愧的地球卫士。
第三,月球影响人类的情绪。
有精神病学家指出,人体约有80%是液体,月球引力也能像引起海洋潮汐般对人体中的液体发生作用,形成人体的“生物高潮”和“生物低潮”。
满月时,生物潮处于高峰,人容易激动,情绪最不稳定,最易出事。有句话说“月黑风高夜,杀人放火天”,就是这个道理。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例子:恋爱中的小情侣赏月时难以自持,精神病患者在月夜更容易发作,嗜酒的人在月明星稀的晚上大多烂醉……
另外,古往今来有无数名篇佳作都诞生在月圆之夜。“月”还是中国古诗词中最常用的意象之一,承载着人类无尽的悲欢离合。可见,月亮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影响人类的情绪。
不过,利弊从来不分家。科学家指出:月球的引力是地震发生的最后助力,相当于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地震带给人类的伤痛,如同惨烈的战争。从这一点来说,月球对于人类,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威胁。
有书君以为,月球对于人类的意义,利大于弊,丝毫不逊色于太阳。它不是地球的备胎,而是地球的朋友,是生死相依的伙伴。
如今,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人类对于月球的探索更进一步。未来,月球将会成为人类进行星际航行的中转站,成为地球更忠实的伙伴。
关于月球的几个人文事实
从地球上看,月亮在地球上的天空视野中的天然突出以及它规律性的周期循环,自古以来就为人类社会和文化提供了文化参考和影响。这种文化影响可见于语言、农历系统、艺术和神话等等。
月亮的圆缺以及月食,让人类对于月亮的本质逐步有了认识:尝试对月球周期(当然还有太阳的)进行理解,是人类天文学早期发展的推动力:公元前5世纪,巴比伦天文学家就记录了长达18年的月食周期。印度天文学家描述了月亮周期的每月距角(与太阳的角距离)。中国天文学家石申(公元前4世纪)给出了预测日食和月食的方法。而直到近代人们才真正开始了解月球的物理形态和月光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