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得前两年,咱们发射了一颗叫做“墨子号”的卫星,这颗卫星可不得了,那是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量子科学是啥,咱就不多讲了,反正就是很牛很牛的那种!
墨子何许人也?先秦诸子百家之一的墨家学派代表人物,是一位可以和孔子、老子这些人并称的古代思想家。
那么,为什么会用“墨子”,来给一颗科技卫星命名呢。
其原因就是墨子他老人家,不仅仅是一位思想家,他还是一位科学家,是咱们中国科学家的鼻祖,被尊称为“科圣”。
至于墨子为何被称为“科圣”?咱来看看他的这些科学成就你就知道了!
一、墨子给出了力的定义
墨子有部著作,叫做《墨经》。
墨子在书中明确的指出: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即使物体运动的作用叫做力。
"力,刑(形)之所以奋也。"——《墨经》
我的天哪,这不就是牛顿第一定律吗?这差了2000多年啊!
难怪牛顿常说,中国的物理不过我管!
二、墨子首先提出了杠杆原理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杠杆原理是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提出来的,因为他说过这样一句话: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翘起整个地球。"
事实上,墨子早阿基米德200年就发现了。同样是在《墨经》中,墨子对于杠杆原理有这样一段表述:
"衡而必正,说在得";"衡,加重于其一旁,必捶,权重不相若也,相衡,则本短标长,两加焉,重相若,则标必下,标得权也"。
大概意思就是,咱们称重物时,如果想要秤杆达到平衡,那就的满足"本"短"标"长,
其中的"本"和"标",便是扛杆原理中的重臂和力臂。
三、墨子首先发现了光的直线传播
一般那些大科学家都是全能型人才,知识面很广。墨子也一样,它不仅在力学上很有成就,对于光学他也研究颇深。
他的《墨经》中纪录了这样一个实验:
"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于上;首蔽上光,故成景于下。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库内也。"
这其实讲的就是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什么是“小孔成像”咱就不讲了,大家初中应该都学过。总而言之,这个实验能够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四、墨子是一名出色的数学家
这个世界上,一般出色的物理学家,都会是出色的数学家,显然墨子也不例外。墨子曾提出过几何学中关于"倍"、"圆"、"正方形"的定义。
“倍,为二也。”;“圜,一中同长也。”(这里的“圜”即为圆);《墨经》
这可比几何学之父欧里几德要早啊!
此外,墨子还总结了“十进制算法”,为什么说总结呢?因为这玩意儿不是他发明的,咱们国家子啊商朝就已经在普遍使用这样的进位计数方法,墨子是第一个将其总结,并系统阐述出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