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朝时候确实有关于鬼市的记载。
《新唐书·西域传下·拂菻》记载:“西海有市,贸易不相见,置直物旁,名鬼市。”
意思就是说:西海有个地方,这里人买卖东西,都不是面对面进行的,直接将东西放在路边,然后自由去取,因为不见人,所以叫鬼市。
可能是因为大家认为鬼是看不见的。
这个叫拂菻的国家,其实就是东罗马帝国,也就是大秦或海西国的西方国家。
唐朝人对这个国家的记载,肯定是道听途说的比较多,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记载。
蒲松龄的小说中,有关于鬼市的记载,“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其实就是海市蜃楼,“神农山……一名神农架,高寒,为一邑最幽深险阴处,多猛兽……山上常八月雨雪,至明年六月始消,又常六月飞霜。久雨初霁,峰峦陷现,有如城廓村落,相传为山市。”
古人没有科学的知识,就无法解释海市蜃楼这样的自然现象,所以就以为这是鬼活动的场所,所以叫鬼市。
也有鬼市的说法,是指五更天时候开始的集市,要知道,那时候天还没亮,影影绰绰鬼一样,所以叫这个名字。
近代之后,也有称黑市为鬼市的,专指一些买卖不知名来源的物品之地,如北京的潘家园旧货市场,就是知名的鬼市。
唐代著作《辇下风时记》中记载:
“长安务本坊西市是鬼市,或风雨曛晦,皆闻其喧聚之声。秋冬夜多闻卖干柴,云是枯柴精也。”
这可以算得上是关于唐朝鬼市的一个确切记载,长安城中的鬼市位于务本坊西市,万年县境内,距离东西市都有一定的距离。唐代郑熊所作的《番禺杂记》中也有记载:
“(今广州地区)海边时有鬼市。半夜而合,鸡鸣而散,人从之多得异物。”
也就是说鬼市一般就是过了半夜才开始,到了天明即结束。它并不是每天都有,而是隔几天开一次。鬼市是制度之外的产物,是违法的存在,因此算是偷偷摸摸在进行,只能选在半夜后的这段时间,管理最松懈的时候进行。这里的货物很多也是来路不明并且假货横行,不过也还有不少奇珍异宝,当然也有一些是东西市价格太高而又是百姓生活必需品的物品放在黑市卖,比如《辇下风时记》中提到的干柴。
干柴也就是从山上砍下来的树木枝干,也叫做柴火,用来生火做饭或者取暖,相当于现在在用的炭、煤气和天然气。到了冬天,干柴的需求量大增,因此买卖干柴的非常多,白天正规的东西两市中干柴的价格是很高的,百姓们多望而生畏。而鬼市提供了百姓购买干柴的一个渠道,因此很多人都会在半夜爬起来跑到鬼市中去买干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