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是满清的忠臣吗 历史对李鸿章的评价

时间:2019-07-15 10:13:12 编辑:环宇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李鸿章,安徽合肥人,在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考中进士,曾经在满清政府中担任过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等职务,与左宗棠等人并称为“四大中兴之臣”。评判他是忠臣,还是奸臣,需要先“听其言,观其行”,看看他在一生中主要都做过哪些事。

  一、大力镇压农民起义。先后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等农民起义的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在广西爆发后,由洪秀全、杨秀清等人领导的太平军连战连捷,势力越来越大,很快席卷全国。当时担任翰林院编修的李鸿章毅然跟随工部左侍郎吕贤基回安徽,办理团练(组建地方武装),参与防御和围剿太平军。接着,他在咸丰九年(1859年)十二月赴江西建昌,加入曾国藩的湘军,深受曾国藩赏识。咸丰十一年(1861年),李鸿章在曾国藩的帮助下,组建自己的军队“淮军”,从此开始独自领兵打仗,先后攻克常熟、江阴、无锡、苏州、常州等地。

  二、积极推动洋务运动。他在战争中看到西洋军械的威力,开始大力购买和装备西方洋枪洋炮,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李鸿章先后创办了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天津电报总局、唐胥铁路、上海电报总局、津沽铁路等。

  三、积极推动国防近代化。他组建淮军以后,见识到西洋军械的威力,于是在军队中装备洋枪洋炮,并雇请外国教练训练军队。后来,他又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

  四、他在推动洋务运动的过程中,趁机中饱私囊,为他本人及其家族积累财富。有人因此写了一副对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来讽刺他。

  五、在李鸿章主政期间,对外极力妥协退让,避免战争,执行屈辱求和的外交政策。他代表满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和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不过,如果没有得到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的允许和授权,他也不可能敢签订这些条约。所以,躲在幕后的慈禧太后也是卖国贼。

  六、他在国防政策方面高度重视海防,不重视陆地边疆防御。中亚的阿古柏在沙俄的支持下,侵占我国新疆的大部分地区。沙俄也趁机侵占我国新疆的伊犁地区。李鸿章居然主张放弃这些地方。这一主张遭到左宗棠的极力反对。左宗棠亲自出征,率军收复了新疆。

  李鸿章经常在朝廷受到各种指责、诬陷、抨击,有时甚至“弹章蜂起”,但每次他能想办法有惊无险的度过一次次的政治危机。特别是代表清廷去签订了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招至“卖国贼”的骂名。最严重的一次危机,是在晚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在朝廷受到众臣的弹劾,成为千夫所指的罪人。甲午战败后,需要派代表去日本签订投降条约,但此时腐败的清廷举国上下能用之人却寥寥无几,但能用之人又有谁愿意冒着背负卖国贼的骂名去做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呢?在这样微妙的时刻,李鸿章却自告奋勇前去谈判,以一个已年近花甲的老臣之力,力挽狂浪。他代表清廷去签订《马关条约》后,中国被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了其侵略中国野心。也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回国后他果然招致国内一片骂声,他成了人们心中卖国求荣的大奸臣,背负着卖国贼的骂名。这时朝廷正好让他成为“替罪羊”而实际剥夺了他的一切职务;在随后的“维新变法”中,他因同情维新派而在年近八十高龄之际,在隆冬腊月被慈禧严命去黄河入海口“勘河”。他深明守时待变之道,不辱使命,兢兢业业完成勘河任务。同时又静观其变,抓住时机,终于东山再起,又被任命为两广总督。而在接踵而来甚为惨烈的“庚子巨变”中,他又被委以与列强议和、挽救清王朝的重任。此时此刻,一个腐朽透顶的王朝的存亡几乎系其一身,责任与权势之大,均前无古人。

标题回顾:李鸿章是满清的忠臣吗 历史对李鸿章的评价
Copyright 2012-2029 www.huanyunews.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2693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