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影响了1200年 安史之乱影响为什么大

时间:2019-07-20 10:10:07 编辑:环宇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六)平定乱事——史思明与李光弼相持年余后被养子史朝义所杀。李光弼再借回纥兵,大破史朝义。史朝义部下田承嗣、李怀仙降唐,史朝义被杀,安史之乱遂告平定。

  总括来说,安史之乱虽草草平定,但是仍不能全面地统一中国只是收后长安与洛

  阳;而自安史之乱后,中国国势也一落千丈了。

  为什么说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唐朝历史的转折点我懂,由盛转衰嘛,可是

  在常规的历史观点中,“安史之乱”是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但是,实际上“安史之乱”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恐怕超越千年,甚至延续到近现代,堪称中华民族命运的转折点。

  影响一:重文轻武,汉人血性消磨殆尽!“安史之乱”的一个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藩镇割据,而藩镇割据又导致了五代十国叠起。

  为了防微杜渐,宋太祖采取了“杯酒释兵权”,不仅仅另武人永远受制于文官集团,而且造成了普遍意义上的社会轻视心理,正所谓“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令汉人血性消磨殆尽,面对金、元、清的轮番进攻,难以组织有效反击。

  影响二:进取心减退,西域脱离汉地愈千年!“安史之乱”之后,不但安西四镇沦落敌手,就连陇右之地亦失陷于吐蕃之手,汉文明对于中亚的影响消失殆尽,直到1000年后的大清乾隆年间,才有重新踏上封常青、高仙芝曾经为之奋斗过的土地。

  影响三:包容性降低,中原政权越来越自我封闭。“安史之乱”在汉民族的心中成为永远的痛,并被打上胡族作乱的印记,从而产生了对外族的排斥情绪。

  “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时期那种兼收并蓄和包容含蓄的气度逐渐萎缩,中华文明的强大凝聚力和对世界的吸引力逐渐减退,眼界也日益狭隘局促,中原王朝一步步走向专制、走向封闭,进而走向沉沦。

  影响四:重心转移,江南经济获得巨大发展。“安史之乱”不仅仅将北方的经济基础破坏殆尽,而且由于长期的藩镇割据,北方对于朝廷的

  经济贡献率越来越低,唐朝越来越依赖江淮地区的经济支撑,从而也相应地调整了经济政策。

  对于江南地区给予了更多地政策扶植,并最终导致中国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且出现不可逆转的趋势。而北方则越来越不受重视,越来越被“胡化”,南方越来越成为汉文明的寄居之地。

  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还能延续一百多年?

  问:唐朝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当时唐玄宗已经不管朝政了,玄宗怠政,朝政腐败等等等......那在安史之乱后,最最最最困惑的一点,既然唐朝在天宝年间,唐朝的政治那么灰暗,腐败等。唐军为何还能够在此组织起来,击败安禄山的军队,既然地方上节度使都是藩镇割据,怎么还会组织的起来,难道他们还一心向唐?既然节度使都是以自己利益为重,名则为唐臣,实则早已不在受中央集权控制。难道没有理想抱负大,目光长远的军事政治人物来一统乱局?(我个人认为各地节度使中应该有几个吧?),为什么啊?唐朝都这样不堪了,还能够再次组织的起来?答:一言以蔽之,其时各方势力相互制衡,唐室与各路诸侯都没有压倒性的实力,谁都不敢轻举妄动以招致群起围攻。1、唐室的实力,来自于一百多年来的传承,是天下士民的天命所归。通俗点说,天下还是在唐王朝的利益架构下吃饭的人占大多数,而并非只有皇族成员;因为一旦改朝换代,天下利益就得再分配,而那些本居高位或者能与成功者竞争的人,就会失去他本已不差的利益甚至是身家性命。所以,没有绝对的实力,是很难实现改朝换代的,特别是那些传承已久的朝代。比如,周室在春秋之后就孱弱无比,汉献帝虽自家难保却还能拥有巨大的政治影响力。要改朝换代,既要有野心,又要有实力。安禄山就是这种人物,他不仅有野心,还是三镇节度使,实力超群,而且还出其不意,但除非他能实现“斩首计划”,能一下子将皇族来个斩草除根,否则是难以成功的。当年东晋就是皇族成员在江南建立起来的,按理说江南是东吴故地,晋朝统一没几年,江南实力派为何不自立门户?因为东吴皇族已不复存在,其它大族没有绝对实力,谁都不服谁,所以唯有立晋朝皇族成员——这就是天命所归的含义。后来北宋灭亡后,赵构能迅速组建起新的朝廷,也是同样的道理。当然,即使安禄山“斩首计划”成功,天下也未必是他的,各地诸侯群起混战是难免的。这主要还不是其它节度使也有不俗的实力(当时唐朝对节度使的控制还是挺严的,安禄山是很特殊很另类),关键之处他是个胡人,让众汉人节度使承认他是天下共主,当时还没有这个可能。安禄山就好比东汉时从凉州来的董卓,实在是另类,所以再出现一个“十八路诸侯联盟”来对抗安禄山的可能是非常大。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唐玄宗逃去四川,太子即位,在朝廷还稳定的情况下,其它的一些节度使如郭子仪、李光弼,即使原来跟安禄山相比的实力很有限,也能在朝廷大义的旗帜下壮大起来。唐室在此不仅拥有道义的力量,还是组织动员的力量。但由于各地节度使的实力得以充实,安史之乱后的唐室,也无力对各地节度使进行裁削,藩镇割据的局面便形成了。2、在地方上割据的节度使,没有哪个有超强的实力。在安史之乱中发展起来的节度使,实力毕竟有限,即使野心再大,也还知道安史的前车之鉴;而且现在已经取得的地位,其实就是独立王国,也能传子传孙,如果唐室(或其它诸侯)不动他这个利益,他也乐得其成。现在还不是争夺天下的时候,但实力还是要继续增长的,将来天下大势变动时,自己或者后代也有机会。因此,直到黄巢起义前,除了唐室要收权收钱造成的反叛,以及各诸侯间的争端之外,安史之乱后的唐朝还是相对平静的,春秋时期的那种争霸战争难以出现。黄巢所代表的农民起义,打破了这种局面。他不是割据一方的诸侯,也只有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但他比安禄山好不了多少,虽然攻破了长安,但皇帝还是走了。其实,即使皇族被他来个斩草除根,他还要面对比安禄山时更强大的诸侯,鹿死谁手还是未知之数。不过,他的出现打破了之前的那种制衡局面,给那些有实力(或者是保存了实力)的诸侯创造了机会,这也包括了他原来的部下朱温。至此,唐室的威望彻底衰落,天命所归逐渐被国祚将尽的意识所取代,因为此时谁都知道唐朝将要灭亡,不及早准备,不先下手为强,现在已得的地位与利益也会失去。最终是朱温结束了唐朝,但这时天下未平,各路诸侯还非常强大。果然,他建立的梁朝很快就灭亡了,而他的对手李克用就是在恢复唐室的大义下实现,当然唐皇族已灭,他们也就顺理成章的取而代之。同样的,当时还是天下未平,直到宋朝才实现了不完全统一,而宋朝之前的五代都是唐朝割据局面的延续。

标题回顾:安史之乱影响了1200年 安史之乱影响为什么大
Copyright 2012-2029 www.huanyunews.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2693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