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古代社会里,男女的社会地位极度不平等,像是做皇帝的除了武则天其他全是男人,即使是掌权的女子,也只能是因为皇帝年幼时作为太后垂帘听政。在社会生活里,更是为女子设置了三从四德,对女性行为加以约束规范,所以古代的女子大多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大家闺秀更是不能随意见外人,许多时候连自己将要相伴终身的夫君,在结婚前都不知道长什么样,的确可悲。
除了这些生活里的约束,其实当时的封建礼教,对女性行为还有道德约束的作用。比如像是如果一个守寡的女子可以为亡夫保持贞洁,就将被朝廷立为典范,甚至会为其立贞节牌坊,视为一种荣耀。但是如果哪个女子行为不检点,与其他男子有染,将会被邻里街坊唾弃。
古代女子在出嫁前,因为夫妻双方两不相见,所以女子的贞洁就很重要,那么怎么来检验呢?一般来说,古代人都是通过守宫砂来验证女子是否是处子之身。不管是电视剧里、书上还是史料记载,都曾对守宫砂有过描述,但是为何选择却不见常人使用,是否是因为守宫砂被科学证明是错误的?
守宫砂,重点就在于“守”字,这里的意思就是守住贞洁,“宫”就是宫殿的意思,与子宫的描述含义一样,通俗的说连起来解释“守宫”就是“守住子宫”,也就是为了男性守住自己的贞洁。“砂”字主要是指的原材料,当时有一种壁虎类的小动物,古人用朱砂进行喂食养殖,长大后这种壁虎就通体呈现红色,然后捣碎了用它混在朱砂里,抹在女性的身上。
如果女性还是处子之身,那守宫砂就会一直在,如果女性不是处子之身,守宫砂就会消失,成为当时检验女子是否处子的一种工具。古人对于守宫砂的作用笃信不疑,但是如果用现在的科学来看,其并不是一定准确,很可能还会因为其他的物质引发化学反应导致其失效。
而如果一名未婚女子没有了守宫砂,那在当时简直比杀了她还要痛苦。因为迎接她的可能是夫君家族的蔑视,以及来自社会道德的舆论压力。毕竟,从来不曾见过外人的大家闺秀,守宫砂不见了,只能说明这个女子在日常的生活里不检点,将要嫁过去的丈夫能够看得起才怪。
当然这都是封建礼教的余毒,当下的人们崇尚男女平等,婚姻自由。而且,现在的女子除了婚姻生活外,很可能会因为小时候骑自行车或者其他运动导致处子身不在,这可怨不得女性。作为男性,要常怀包容之心,客观看待这个事情。
这“守宫砂”一开始是男人想出来“吓唬人”的,但是这一传几千年,后来连男人也信了,以为真有这回事,脑子进水的就会去找老中医购买,中医们也乐意“逗你玩”,所以便成了创收的一项宝方。
不过中医里也有脑子轴的主,譬如李时珍等,脑子一犯轴,就开始怀疑这事了,但又不好坏了这行的规矩,只能说:“大抵不真,恐别有术,今不传矣!”李时珍的意思,就是说现在的“守宫砂”是骗人的,但或许在古代是有的,但没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