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冰河时期有多冷 下一个小冰河时期什么时候

时间:2019-12-25 14:24:03 编辑:环宇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1627年,明天启七年,八月的紫禁城失去了往时的喧闹,显得肃穆而庄严,这个古老的帝国刚刚送走了它的第十五位皇帝——明熹宗朱由校,享年仅二十三岁,而仅有的三子三女也都比他们的父亲先走了一步,根据遗诏,朱由校的弟弟朱由检成为了庞大帝国新的领航员。

  此时的庞大帝国也已经是破败不堪,在辽东,女真人已经攻下了沈阳城和广宁城,对着仅一步之遥的山海关虎视眈眈;在陕西,关中农民王二举起了反叛的大旗,召集了五六千人马,有愈演愈烈之势;在四川,川贵土司进行了一轮又一轮叛乱,甚至一度攻占了重庆城……在这样的风雨飘摇之际登基,面临的重重困难是难以想象的。

  (天启六年正月的明朝地图,相比极盛时期的明朝已经缩减了许多)

  但和哥哥朱由校对权力几无兴趣不同,这位十六岁的少年天子对治国充满着斗志,像自己的先祖洪武帝和永乐帝一样能有一番作为,在大臣们所给的“乾圣、兴福、咸嘉和崇祯”四个年号中,朱由检毫不犹豫选择了最后一个,它代表着对帝国幸福美满的祈愿,但灾难,并未就此止步不前。

  万历四十三年,山东大旱;万历四十六年,广东大雪;泰昌元年,淮北大饥;天启四年,广州民变;天启五年,延安大风雪;天启六年,苏锡常风灾水灾……

  山河破碎风飘絮,但是没有人想到,这一连串的天灾,全都是关联在一起的,而这一连串的天灾,在此时也仅仅是个开始。

  天启七年,陕西北部大旱,随后旱区逐渐蔓延至全国各地;崇祯三年,陕西全省大旱;崇祯四年,河南大旱;崇祯五年,山西大旱;崇祯十年,河北、山东大旱……

  旱区逐年向东向南推进,老的旱区持续干旱,新的旱区每一年都在出现;4级以上的旱情兰州持续了四年,苏州和松江持续了六年,沧州和太原持续了七年,郑州和洛阳持续了八年,西安持续了九年,而最严重的延安和榆林更是持续了十三年之久……

  明帝国自北向南几乎每一省每一府都有大旱的记录,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了崇祯十六年,次年全国各地的旱情开始有了明显好转。

  (崇祯皇帝朱由检,由于战乱其画像不存,此为后人循史所绘)

  但,已经来不及了,随着大旱一起离去的还有明帝国和崇祯皇帝自己,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多尔衮先后攻入北京,明朝就此灭亡。

  所以明朝死在谁手上?

  传统观点认为崇祯皇帝是应当肩负起一定的历史责任的,加之其兄天启皇帝一手造成的阉党和东林党相继祸乱朝政,最终使明朝走上了亡国的不归路。

  传统观点的最大问题,出在没有看到远比政治、经济和军队更可怕的力量——气候。

  中国历来是传统的农业国家,民以食为天,农业的稳定就是国家的稳定,而农业的稳定在于气候稳定;明朝中期,气温迅速降低,气候开始进入明末清初的小冰河期阶段,这一时期的平均气温相比正常时期下降了2℃左右,由于气温下降,各种相关联的灾害成倍出现。

  根据王双怀的统计,自明朝中叶伊始,单单华南地区就发生了大大小小一百八十余次洪涝水灾,八十余次旱灾,六十余次风灾和六十余次冻灾,所造成的大面积饥荒多达七十余次。

  (中国历史气候折线图【800-1800】,可以看见明朝的气候相比前朝更低了许多)

  旱涝风冻,颗粒无收的农民开始离开原有的土地,流离失所,荒废的土地随着天灾造成严重的荒漠化,而荒漠化大幅度向东向南推进致使黄河不断改道,黄河的每一次改道对中下游的河南、河北、山东、江苏等省份造成巨大的冲击。

标题回顾:明朝小冰河时期有多冷 下一个小冰河时期什么时候
Copyright 2012-2029 www.huanyunews.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2693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