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怀的飞机是怎么回事 郭永怀子女今何在

时间:2020-03-20 13:21:50 编辑:环宇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郭芹的好友周晖在回忆文章中说:

  “我和郭芹算是发小了,都住在中关村,她家住13楼,我家住23楼,两座楼中间隔着一小块空地......我们小学和中学都在一所学校,但没有同班。郭芹是独生女,父母是留美高级知识分子,生活水平在当时的中国是很阔气的。大约在‘三年困难’时,看到郭芹带的午饭居然是鸡蛋炒饭,我羡慕得边看边猛咽了几口口水。一直忘不了郭芹的。郭芹很随和,经常邀请同学和像我这样的邻居到她家玩。进了她家,先惊讶有那么多房间,然后羡慕那些阔绰的摆设。郭芹从小就学钢琴,就是在北大附小这样大师子女聚焦的地方也是不多见的。”

[转载]转载:郭永怀李佩夫妇的独生女儿郭芹

  1960年代初,郭永怀李佩和女儿郭芹在北京家门口,图片提供:李伟格郁百杨

  “狗崽子”

  然而,随父母回国十年后,郭芹童年的宁静生活被“文化大革命”击碎了。

  “1966年8月8号凌晨,我和郭芹都被视为狗崽子,赶出了去天安门觐见领袖的队伍,我们相伴哭泣着一同穿过科学院漆黑的街道回到家里。”周晖写道。

[转载]转载:郭永怀李佩夫妇的独生女儿郭芹

  1969年,内蒙古知青青年郭芹(前排右一),图片提供:李伟格郁百杨

  在上山下乡的大潮中,郭芹曾恳求父亲利用在部队的工作关系让她去参军,但郭永怀没有同意。今天已经无从了解郭永怀当时的心情,是出于大公无私?在那个残酷的年代里他无法给女儿一个安稳的成长环境而被迫适应时代潮流?面对女儿的要求,他想到了回国时的初衷吗?他的内心承受着怎样的煎熬?

  1968年9月20日,17岁的郭芹和周晖一道乘坐专列奔赴内蒙古农区,两人被分配在同一个知青点,朝夕相处生活了三年。

  也是在1966年夏天,远在太平洋的另一端,郭永怀在康奈尔大学同事williamR.Sears的女儿已经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她在绮色佳上了一所飞行学校,1967年获得私人飞行驾驶执照,并于1969年拥有了一架自己的私人飞机。

  周晖记得郭芹带的生活用品显然更“高级”“更充分”,“她贡献出一块很漂亮的条纹布作窗帘,让女生宿舍顿时蓬荜生辉、雅致温馨了许多。她不计较我们用她的东西,我们很愿意用她的木制天蓝色衣架,这些衣架都是舶来品,就是在北京家里也没用过这么漂亮的衣架......”

  郭芹离开北京之时,李佩因为在重庆(白区)工作和美国留学的经历,已经被作为“特务”而“隔离审查”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牛棚里。1968年10月3日,郭永怀离开北京赴青海核试验基地,一家三口从此天各一方。

  到农村后,郭芹开始过“生活关”和“劳动关”,这种脱胎换骨的变化对她来说尤其艰难痛苦,从小家里就有洗衣机的她不会洗衣服,也不会做饭,曾经委屈嚎啕大哭,写信给父母诉苦。

  1968年10月20日,郭永怀在回信中说:

  “上礼拜接到妈妈的一封信,知道你一些情况......你这次听主席的话,坚决走与工农结合的道路,这是很对的,但同时也必须认识,这条路对你来说困难还是很多的,必须本着主席的教导,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去克服困难,要向贫下中农学习,胜利一定是属于你的。”

  而在11月3日给郭芹的信,则是迄今为止发现郭永怀给家人的最后一封信,信中有一段:

  “布鞋暂没有,你是否画个脚样寄来?待有了有货一定买。这里有一种翻皮棉鞋,本想代你买一双,因为尺寸没有,没敢买。”

  郭芹为什么没有请在北京的母亲买鞋,却烦劳万里之遥、日理万机的父亲呢?因为母亲在“隔离审查”中,失去了人身自由。

  一个月之后,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乘坐夜航班机——一架伊尔14小飞机——返回北京,凌晨5时左右,飞机在北京上空降落时失事,郭永怀和警卫员牟方东牺牲。

  12月7日,郭芹所在生产大队接到北京国防科委电话,告知郭永怀飞机失事的消息。郭芹到公路上拦截长途汽车到县里,再从县里乘车到洮南赶火车回北京。

标题回顾:郭永怀的飞机是怎么回事 郭永怀子女今何在
Copyright 2012-2029 www.huanyunews.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2693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