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形势图,奉系获胜
1922年,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接受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方针,开始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
国民党一大会议合影
1923年,驱逐了陈炯明之后,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共帮助下,建立了黄埔军校。
孙中山出席黄埔军校成立仪式
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国民革命军从广州出发,连克长沙、武汉、南京、上海。
1926年攻克武汉后形势图
1927年4月12日,正当革命军势如破竹之时,蒋介石背后下手,策划了震惊世人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分裂,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
1928年开始二次北伐,基本消灭了孙传芳和吴佩孚的势力,并重创奉系张作霖,张作霖与日本闹翻并在皇姑屯被炸身亡,张学良主持大局,东北易帜归附国民政府,自此北伐战争结束,中华民国在形式上得到统一。
北洋军阀时代就此结束!
新军阀时期
北伐从表面上看,似乎完成了全国统一,然后却只是一种形式。
北伐军的家底除了黄埔系之外,本身就有大量原先支持孙中山的粤系、桂系、湘系军阀,二次北伐中,又吸收阎锡山和冯玉祥的军阀实力,北伐军本身就是军阀联军,另外张学良东北易帜之后仍然控制着东三省。
1928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北伐战争之后,原先统一在北伐过程中的军阀势力,又分裂成新的军阀。即蒋介石的中央军,阎锡山的晋系,李宗仁、白崇禧的新桂系和冯玉祥的西北军。
蒋介石的中央军,它的地盘主要为浙江、上海、江苏、江西等省,蒋介石占据着中央政府的大义,又有着江浙财团做后盾,因此实力最为雄厚。
蒋介石
阎锡山的晋系依然牢牢掌控着山西;而李宗仁和白崇禧的新桂系借着北伐的势头,占据着广西、湖南、安徽等数个省份。而冯玉祥的西北军则地盘最大,在中原大战前,他占据着甘肃、陕西、宁夏、河南等省。
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
除了最大的四个新军阀之外,其他各省依然有许多军阀存在。如占据新疆的盛世才,占据云南的龙云,占据贵州的王家烈,占据青海的马步芳,和依然占据着东北三省及热河省的东北军领袖张学良,此外,四川等多个省份依然军阀混战不断。
北伐之后,蒋介石控制国民政府,反攻倒算,打击分化其他军阀,引发激烈矛盾。1930年,晋系阎锡山、西北军冯玉祥、桂系李宗仁起兵反蒋,引发了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军阀混战——中原大战。这场大战双方动员兵力110万人以上,支出军费5亿元,死伤30万人,战火波及20多省。
中原大战形势图
最终,蒋介石取得了中原大战的胜利,西北军被瓦解,晋系分化,桂系退回广西只能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