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心中的接班人是谁 康熙选择雍正原因

时间:2020-05-30 16:16:55 编辑:环宇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从法理上说,康熙公开的第一个接班人就是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生育的嫡次子胤礽。

  满洲祖宗家法没有立太子这一说,康熙的父亲顺治作为入关后的第一任皇帝也没有健诸。康熙八岁继位为帝,在四大辅臣及祖母孝庄太后的幕后支持下做这个皇帝,等他长大了第一个需要考虑的联姻问题。靠联姻而增强自己的实力这倒是满洲从来就有的风俗。于是康熙娶了辅政大臣之一索尼的孙女,就是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康熙执政初年要面对四大辅臣之间的矛盾,这是牵动大局的问题。之后又是三藩之乱。这时候的康熙也就是二十出头的年纪,政局又焦头烂额,不会把真正考虑合适的继承人当作第一要务。

  三藩之乱的过程中,为了平定大局以安民心,遂效仿汉族的立储制度,把嫡次子胤礽立为皇太子。应该说胤礽的作用是用来表示满洲来的皇帝愿意尊崇汉人的制度,皇帝愿意尊崇华夏文化。这和开博学鸿辞科的意思是一样的。

  等到康熙真正开始考虑继承人的问题是在三十多年后,清朝已经江山稳固,皇帝也年老了。康熙四十七年一废太子,康熙皇帝发现这个一直摆在储位上的儿子并不适合当他的继承人,这时他才真正开始考虑这个问题。至于后来胤礽的复位,不代表他又成了康熙认为合适的继承人,只是一时无奈用来填补空位而已。

  至于谁是康熙心里想过的接班人,我想一向呼声很高的胤禩至少不在其列。一废太子后被推举,声势浩大,这已经引起了康熙的极大反感。如果真的考虑过他,顺水推舟就是了,不至于后闹到父子几乎反目的程度,说胤禩不孝不义。在封建时代如果被戴上了“不孝不义”的帽子,那是最大的否定,康熙不可能这么对待一个在心里考虑过做继承人的儿子。说明胤禩只是一厢情愿。

  而康熙可能考虑过的人应该有胤禛和胤禵。人之常情来说,首先自己心里喜欢这个儿子才能考虑他继承自己。康熙是很赏识胤禵的。不要以为只有胤禩谋求皇位,胤禵也一样。胤禩曾经令马齐为他奔走,胤禵更厉害,找的是李光地。胤禵也一样希望能获得士绅官僚的喜欢,当时也广为流传说“十四爷虚贤下士”,这和胤禩有什么区别?但康熙对胤禵就很宽容,不仅不打击他,还超授王爵,并任命为抚远大将军。连胤禵的哥哥们从胤禩等人都没有封王。这种异常的待遇不能不说胤禵在康熙心里是有特殊地位的。

  胤禛肯定也在康熙继承人的考虑范围之内,这一对父子的私交及私下感情很不错。胤禛把自己经营成一个仁孝的长兄、懂得孝悌之道的儿子,又用诗书耕读来表示自己并不热衷于权势,这是吸取了胤禩的孝训,不要引起父亲的警戒和防范。

  康熙晚年常到胤禛的圆明园游玩。很有可能就是在这些过程中和胤禛有了更多放松状态下的交往和了解,而且这种了解更全面、更真实,包括对胤禛的儿子弘历等。这让康熙觉得这个近在自己身边的儿子比远在西北的另一个儿子胤禵更适合做自己的接班人。

  康熙六十一年,69岁的康熙病逝于畅春园。

  在康熙的遗诏中,皇四子胤禛被指定为他的接班人,继承了帝位。

  这个消息出乎大家意料之外,那么康熙究竟是怎么考虑的呢?

  原来,康熙晚年因为皇子争储,内心极为烦闷。

  胤禛是成年皇子中唯一没有参与争储的一个,他像个局外人一样不是参禅论道,就是游山玩水,更没有与朝臣往来过密的举动,丝毫没有觊觎帝位的表现,因此康熙对他没有防备之心。

  除此外,胤禛做事雷厉风行,在政务处理上很有魄力,康熙很欣赏他这种风格,毕竟到康熙晚年,由于他的宽松,吏治上存在着很多问题,急需要一个有魄力的人来解决。

标题回顾:康熙心中的接班人是谁 康熙选择雍正原因
Copyright 2012-2029 www.huanyunews.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2693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