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七七事变,你不知道的历史真相

时间:2020-07-08 15:16:33 编辑:环宇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2020年7月7日,距离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七七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八十三年。

  今天,校长就来说说七七事变背后,那些我们以往不曾注意到的真相和细节。

500

  1.七七事变前的华北

  在全面拿下华北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帝国主义内部在对华策略上都存在着相当的分歧。

  强硬派主张继续加紧全面侵华,将整个中国纳入日本的殖民地;协调派则标榜外交软化与军力威慑双管齐下,让中国放弃反日抵抗成为日本的臣属国。

  两种主张背后,实际上是代表着军国主义与四大财团之间的博弈,前者是明火执仗,后者是“软刀子杀人”。

  作为日本军国主义和财阀势力混合的产物,满铁(全称为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开始承担起由东北向华北扩张的任务。

500

  1933年11月,满铁制定了《华北经济调查计划》,针对华北的煤炭资源、工业基础,以及农产品产量(棉花、粮食、木材等)展开了摸底,重点调查“伪满洲国”对华北的贸易与关税问题。

  1934年3月和6月,满铁更是两次向华北派出经济考察团并形成方案,其中最为重要的两项是:攫取山西的煤炭,控制华北铁路干线。

  这与日本军部的主张高度一致,在驻屯军参谋长酒井隆的主导下,日本驻屯军司令部制定了《华北重要资源经济调查》,提出了对华北实行经济扩张的设想。

  军部与代表财阀的满铁之间达成一致后,1934年12月7日,陆军省、海军省与外务联合输出提报《关于对华政策的文件》,该文明确了日本对华政策的两个目标。

  一是使中国成为日本的附属国,加紧追随并服务于“帝国”;二是依托于中国的土地、资源、劳动力,加快扩张日本经济。

  这意味着东京政府仍无意以大规模军事侵略的方式将中国变为殖民地,而是希望以一种更加长期、也更加稳妥的的方式长期控制中国。

  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除了最狂热的军国主义者,其它日本高层对中日全面开战都没有把握。

  1936年8月7日,内阁五相会议上通过了最高级别的《基本国策纲要》,其中对华政策的相关表述为:希求满洲国的健全发展,巩固日满国防以消除北方苏联威胁,实现日、满、华三国的密切合作,并防范英美。

  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日本人仍然没有做好对华全面开战的准备,其目标仍然是将华北变成“张作霖时代之东北”。

  与此同时,日本在华北一带更是大举投资。

  截止到1936年底,日本向华北地区的直接间接投资达到43,260.4万日元(所算上贷款投资,数额更高达115,500万元),占日本对华投资总额的43.5%,其中45.3%的投资都是工矿业。

500

  华北地区丰富的铁矿石、煤炭、还有廉价的劳动力,这都是日本眼中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

  而在日本“软侵略”的一颗又一颗钉子楔入之后,国民政府却软弱无能的步步退让。

  从1935年1月的察哈尔事件开始,国民政府步步撤退,接连同意放弃对河北、察哈尔两省的大部分主权。日本更是以“华北自治”为由,增加守军数量并扩大日本人在冀、察两省内的权益。

500

  签订《何梅协定》,驻守河北的51军,25师撤出,国民政府在河北的主权全部丧失

  到1935年年底时,半独立性质的“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成为独立于南京政府管辖之下的自治区域。

  从交通经济入手,进一步渗透到政治军事上的全方位压迫,然后以“自治”为名成立傀儡政府,最后拿到实际控制权后取而代之,日本企图将自己在东北的那一套经验复制到华北,而国民党的不抵抗不作为,更是让这一步步实现的出奇的顺利。

标题回顾:关于七七事变,你不知道的历史真相
Copyright 2012-2029 www.huanyunews.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2693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