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见到女娲貌美,于是口出不逊,题诗到:"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
这事,虽然是后世小说家的虚构,但确有所本。
女娲,又称女希氏。她和伏羲是兄妹,继伏羲之后为王。
在另一本古籍中,女娲则姓云,并被称为女皇氏,名娲。
她是太昊伏羲氏的妹妹,辅佐太昊执政,负责赐予姓氏,执掌婚姻,沟通神灵。
也就是说,伏羲在世的时候,女娲就是神媒,也即负责沟通神灵的女巫师。
她的身份,和古希腊特洛伊战争中太阳神的女祭司"帕里塞伊斯"一样,也因此具有无上的权威。
女娲和伏羲的关系,由于年代久远已经不得而知,但伏羲、女娲都是华夏民族的始祖,这点毋庸置疑。
女娲为女皇,直接映射出华夏大地曾经有过那么一段以女性为尊,女性为王的母系氏族社会的历史时代。
那么,女娲时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古人为何要留下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呢?
我们先来看看女娲补天的故事。
据说伏羲死后,女娲继位为王。但女娲是在一个什么样的情形下继位的呢?这就要提到另外一个上古时代的名人了。
他,就是共工。作为上古时代暴力的代名词,共工在历史上赫赫有名。
共工,其实并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一个官职。
尧舜禹时期,共工是主管营造,水利之类事务的官员,相当于后世的司空。也即更晚时代的工部尚书,但比工部尚书地位高得多。
因此,上古时代有很多个共工。其中,帝尧时期的共工特别有名。
共工氏当时为驩兜推举治水,后来被虞舜流放,被称为为四凶之一。
太昊伏羲时代,也有一位共工氏。
这位共工在伏羲死后,与女娲争夺王位,后来被女娲制服。史料记载,这位共工氏所在的时代,洪水极为严重,天下十分之七都是水,只有十分之三是陆地。
按照春秋时代管仲的说法,共工氏仗着地利,把守住了高地与高地之间的隘口,不让人民随便交通,以武力称霸天下。
女娲于是以自己的神力与共工交战,最后战胜了共工氏,把他赶到了其他地方。
天下安宁,女娲被民众拥戴为王,被尊称为女皇氏。
那么,洪水是怎么来的呢?我想大家都会想起"共工怒撞不周山"的神话故事。
这个故事出自《列子》。
据说:黄帝死后,共工氏与黄帝之孙颛顼高阳氏争夺帝位,但共工不敌,战败了。他因此暴怒,撞倒了不周山,天塌了下来。后来才有女娲补天的事情发生。
而古籍中都说伏羲,女娲,神农相继为王。
炎帝神农氏占据天下共主位置数百年后,黄帝轩辕氏才通过战争取代了炎帝朝,建立黄帝朝。黄帝在位百年而崩,其孙颛顼继位。
如果按照列子的说法,共工、女娲和帝颛顼是同时代的人,史前特大洪水则发生在黄帝死后。
此说如果可信,那么女娲就不是伏羲的妹妹,而和黄帝轩辕氏大致同时了。
可能是因为看到了这个大漏洞,南宋时代学者罗泌才把共工和女娲的年代,提到了颛顼之前。
神话传说中的女娲只有一个。所以无论是女娲造人也好,伏羲、女娲兄妹成婚也好,都意味着女娲时代人类曾经大灭绝。
而大洪水是能够造成人类灭绝的灾难,这点毫无疑问。
所以,不论怎么看,共工、女娲时代大洪水是肯定发生了的。
也就是说,太昊伏羲氏晚年或死后,不知道什么原因,天下发生了大洪水。
结果共工氏抢占了大部分高地,不让低地的人民前来避水。女娲氏带领人民打败了共工氏,占领了高地,人民得以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