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统勋画像)
乾隆十三年,刘统勋升任工部尚书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后又调任刑部尚书。此后多年,刘统勋多次在外治理水患。
乾隆十七年,刘统勋担任军机处行走,正式进入大清帝国的核心权力机构,成为了乾隆的左膀右臂。
乾隆二十六年,刘统勋任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兵部事务。
乾隆二十九年,又任翰林院掌院学士、上书房总师傅、殿试阅卷大臣。
乾隆三十八年,刘统勋猝逝于上朝途中,享年七十四岁。乾隆闻讯后慨叹失去了一位股肱之臣,追授太傅,谥文正。
如果说他俩比升迁速度,李卫肯定是要胜刘统勋一筹。但是如果比谁最终官职更高,那肯定是出任过军机大臣的刘统勋更高了!然后两人还有一点挺有意思的,李卫是一辈子跟盐过不去,刘统勋则是跟水过不去。但是,他俩有一个最重要的共同点,那就是都是清正廉洁的好官!
刘统勋杀子
刘统勋是清朝乾隆时期的重臣,官至宰相。他为官四十多年,但一直都清廉正直,是难得一见的好官。但是却有传言说他曾做过杀子之事,这是真的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刘统勋画像
刘统勋是皇帝的肱骨之臣,历代对他的评价也多是夸赞之词。而关于他杀子之事,也找不到任何的相关记载。所以,关于刘统勋杀子之事应该只是野史,不可轻信。
刘统勋杀子其实是相声桥段立的情节。据说,当年乾隆对刘统勋说:“如果你的儿子长大之后不能做个好官,玷污了你的名声可怎么办?”刘统勋听到乾隆的话后,不知是如何理解了皇帝的意思,回到家后,竟然将他的两个儿子一刀铡死了。刘墉是他最小的儿子,身体灵活矫捷,趁刘统勋不备就跑了出去。慌忙逃跑的时候,一不小心撞到了太后。年幼的刘墉在惊魂未定之下,嚎啕大哭。待问明了原因之后,盛怒的太后跑去责问乾隆,并亲自出面保下了刘墉,刘墉这才救回了一条小命。
当然以上的种种情节并不可信。因为在历史上,刘墉并不是刘统勋的幼子,而是长子,所以关于刘墉逃跑之类的种种情节应该都是虚构出来的。
刘统勋是乾隆所倚重的重臣,他直言敢谏,是治水能臣。1773年,刘统勋在去上朝的路上卒逝。乾隆闻讯后忍不住哭泣出声,哀叹失去了一位能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