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冉闵的杀胡令,主观上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团结当时汉人以对抗羯族的统治阶层。
因为他知道,羯族统治阶层无论哪个派系,都会同他为敌。
双方已经互相暗杀、战争多次,其实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关系。
冉闵这种情况下号召杀光胡人,主要是为了自己消灭政敌。
他颁布命令告知内外赵人,斩一个胡人首级送到凤阳门的,凡文官进位三等,武职都任牙门。一天之内,杀了数万胡人。
冉闵亲自率领赵人诛杀胡羯,不论贵贱男女少长一律杀头,死者达二十余万,尸体在城外,全被野犬豺狼所吃。集居在四方的胡人,当地的军队依照冉闵的命令杀了他们,当时外表长得高鼻多须的汉人,也被误杀。
在杀胡令影响下,本来人数就不多的胡人,开始向长城外溃逃。
《晋书载记第七石季龙下》记载:“青、雍、幽、荆州徙户及诸氐、羌、胡、蛮数百余万,各还本土,道路交错,互相杀掠,且饥疫死亡,其能达者十有二三。诸夏纷乱,无复农者。”
由此,羯族和其他胡人实力大受打击,冉闵以此建立了冉魏。
所以,冉闵的动机不谈,他屠杀胡人无辜平民,在今天当然也不值得歌颂。
但是,任何事情不能脱离当时的时代来看。
五胡乱华,从前赵的匈奴人刘渊建国以后,到后赵石家的兽性统治,北方汉人遭受灭顶之灾,被屠杀是寻常事。
尤其后赵羯族统治者极为恶劣,动辄屠城滥杀,导致北方汉人巨减。
历史学者葛剑雄认为,五胡十六国时期的人口谷底时期大约仅剩下三成多。
西晋时期,北方人口和南方相比是2:1。
而南朝在五胡乱华时期,除了梁朝侯景之乱以外,大体没有大规模的战乱,人口损失较少,始终保持1000万以上人口。
现在人口仅剩三成,由此,类推北方汉人损失极为严重,虽不能说要灭绝,但也是灭顶之灾了。
这种情况下,汉人以暴制暴,响应杀胡令,屠杀胡人,在那种极端情况下,是正常的一种反应。
毕竟当时北方基本就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你不杀人,人家就杀你,根本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为什么现在有人推崇冉闵,倒不是说冉闵有什么可取之处,说民族英雄也是夸张了。而是他认为无论什么原因下达的杀胡令,使得胡人实力大为减弱,这才保住了北方汉人的基本生存。
再说通俗点,对于文明人讲文明,对于只懂得烧杀奸淫、野蛮屠杀的民族,你讲仁义道德又有什么用?
一个强盗进你家,要强奸你老婆、女儿,杀死你父母和儿子,稍微有血性的男人都应该抄家伙拼了。
冉闵未必是什么好人,但攻击冉闵是为祖先胡人屠杀来洗白的,一样也是垃圾。
关于冉闵最后一战
这事发生在352年四五月份,地点是中山国魏昌城附近,也就是现在的河北定州邢邑周边
在冉闵灭赵时,慕容俊乘机入侵;当冉闵灭掉后赵时,慕容俊已经占据北京,开始打河北,进攻中山;352年年四月前后,冉闵接到中山太守求援。当时冉魏也没多少兵,毕竟后赵不是那么好灭的。对于中山太守求援,冉闵率领兵马约8000人左右前去救援,援兵和慕容俊领兵统帅慕容恪相遇于魏昌城
燕和魏交战,冉魏其实并不看好自身,两方实力悬殊太大,在出师前,冉魏臣子劝诫冉闵避其锋芒,徐徐图之,奈何冉闵执意对决,估计是对自身武力的迷之自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