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线无战事,对德宣战后,英、法两国为何按兵不动?

时间:2020-05-14 16:32:41 编辑:环宇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首先一点即英国民众在其长期奉行的绥靖政策的影响下,对战争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信心,大部分民众并不希望英国卷入到一场耗费巨大的长时间战争当中,由于英国地处欧洲大陆之外的岛上,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所以人们不认为希特勒能够将坦克开进伦敦的街头。

  我们都知道在二战时期挽救了英国的著名主战派首相丘吉尔,但更多人不知道的是,在1940年丘吉尔担任首相之前,张伯伦在“奇怪的战争”期间的民众支持率竟然达到了60%,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英国在德国入侵英、法之前是不愿意与德国彻底撕破脸皮的。

500

  时任英国首相张伯伦

  其次是英、法两国领导人对战争的前景判断左右摇摆,始终无法判定德国是否会对英、法两国发动大规模的入侵。在这种国内“不好战”,上层领导对前景判断不明的状况下,英、法两国对德只能采取经济上的攻势与军事上的守势,既要作出反对侵略的姿态又不能主动刺激德国。

  换句话说,尽管德国在1939年派出舰艇和空军将英海军的几艘军舰击沉,但只要德国陆军不对英、法发动袭击,他们便始终无法下定决心反击德国。英国只能利用强大的海军封锁海面,使德国海军无法自由出入海洋,将德国的海上运输线彻底封锁。

500

  二战时期的英国海军

  英、法所采取的这种无奈的举措也得到了美国的支持。罗斯福认为,封锁是一项合乎国际法的做法,这与张伯伦的想法不谋而合。他曾对英国民众讲道:“假设我们不用一场屠杀,又能完满达到此种目的,我们就不要为摆脱异乎寻常的困难而放弃这项目标。”

  意思很明确,能和平解决就和平解决,尽量不主动使用武力,说到底还是以往的妥协政策太过于深入人心,使得他们对德国一退再退,不想面对强大的德国陆军。

  但这一切在德国的疯狂进攻面前只能是徒劳,1940年5月10日,德军对法国和丹麦发动闪电战袭击,仅在3个月内便击垮了自誉为“世界最强陆军”的法国陆军,法国战败投降,只剩一小块自治领土与游击作战的法国游击队。

  1940年5月25日,英、法联军被德国陆军击溃,在敦刻尔克进行大撤退。两国努力想要摆脱的战争终究没有能够摆脱掉,真正的二战在欧洲大陆上正式开始。

500

  敦刻尔克大撤退

  文史君说

  英、法两国一向对德国奉行妥协的绥靖政策,能过且过,想要通过出卖友国来换取敌人的怜悯,二战初期“奇怪的战争”便是其绥靖政策的延续。但历史告诉我们,在真正的敌人面前,摇尾乞怜的妥协终究是徒劳的,只有面对他并击败他,才能获取最后的胜利。

标题回顾:西线无战事,对德宣战后,英、法两国为何按兵不动?
Copyright 2012-2029 www.huanyunews.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2693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