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RCA全称Multi-RoleCombatAircraft,也称MMRCA,前面再加一个Medium。这是印度招标中型战斗机的计划,如今也说不清到底是第几版了,而最新版又出来了:印度要自造了。
“光辉”经过几代人的精心打造,少年老成,还没有达到作战状态就辛苦成这样,怎么舍得让这小身板为国扛枪呢?
还在2001年,印度空军就发布要求,要向国际招标126架中型战斗机。印度空军法定要求不得低于39.5个中队(别问我为什么有这么半个中队,印度人的逻辑我也不懂),理想水平是44个中队。按照正常退役速度,到2014年将只有30个中队了,而且大部分战斗机都已经老旧,尤其是幻影2000和米格-29。最大的问题还是米格-21,升级后也继续替换了。印度自研自产的“光辉”(也称LCA)历经几代人的精心打磨,还是难当重任,对面巴基斯坦的JF-17“枭龙”则越来越成气候了。因此,印度决定外购。
参加竞标的有俄罗斯米格-35、欧洲“台风”、法国“阵风”、美国F-16和F-18E、瑞典“鹰狮”,经过10年严格、公平、透明(印度定义)的对比试飞和研究,印度空军决定欧洲“台风”和法国“阵风”进入决赛,一年后,“阵风”入选。正如负责谈判的英国人酸溜溜但不无远见地指出:比落选更悲催的是入选。达索和印度政府漫长地谈判了3年无果,一直卡在价格和印度组装的问题上。2015年7月31日,印度国防部长帕里卡尔宣布,MRCA案撤销。
在MRCA1.0里,老东家的“台风”成了陪读的
“阵风”入选,本来还兴冲冲准备把舰载一起拿下,但没想到,印度人喜欢咖喱,所以好事也要搅成黄的才行。幸好是黄中带绿,还是签订了36架的合同
但印度空军的战斗机短缺更严重了。没办法,同一个帕里卡尔与法国国防部长勒德里安在同年9月23日签订协议,购买36架“阵风”。先前的谈判还规定直接购买18架,其余在印度组装。后续协议不仅数量少了,也全部直接购买了,不再有印度组装。
但是第一批交付要到2020年7月,而且数量根本不够用,印度空军在2018年再次发布招标,计划采购114架中型战斗机。但这一次规定只准单发,以控制成本,瑞典“鹰狮”和美国F-16应征。但印度空军马上发现,这太局限了,于是再次扩大到双发,于是MRCA1.0的老面孔再次欢聚一堂,但大家都没有上一次那么兴高采烈了。
洛克希德认证地把F-16按照印度人的秘诀PPT了一番
但改名F-21(至少要比歼-20多一号才行嘛)也没有管用,印度人为什么没有那么蠢呢?
与此同时,印度自己的“光辉”Mk1在试验性投产和装备20架后,改进到Mk1A,从以色列的EL/M-2032脉冲多普勒雷达换到EL/M-2052主动电扫雷达。有说法这是伪主动电扫,不过伪的总是比非的要强一点。同时舰载型也上舰成功了。经过IOC、IOC2、FOC、FOC2和其他里程碑后,印度空军终于追加了40架的订单,还“计划”追加83架。不过你懂的,印度人说到计划的话,必定是长远计划。必须说,印度空军对纳税人的钱还是很负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