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一周年:线下的焦虑线上的崛起

时间:2018-01-27 11:16:56 编辑:环宇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3线上的崛起

  一方面是线下商户的观望导致线下应用受阻,另一方面,小程序在线上闹得风生水起。

  去年5月,首个刷屏小程序“匿名聊聊”诞生,短短五个小时打开次数达到惊人的40亿次。

  10月,左右脑测试捧红了现象级小程序“实用心理测试大全”;

  12月,一款“圣诞头像”的小程序凭借制作圣诞帽3天PV破7500万,累计用户近700万。

  赶在2017结束前,“跳一跳”小程序游戏引爆全民狂欢。

  根据《2017阿拉丁小程序生态白皮书》列出的TOP小程序名单,除了共享单车、红包店、小电充电是结合线下玩的,其他还包括电商,工具,群应用,均为纯线上产品。

  而其中,又以社交电商和拼单类的小程序最为火爆。拼多多小程序上线半年就获得了上亿用户;蘑菇街小程序上线4个月就获得了7000万安装用户,并转化了2000万新购买用户,2017年双11,有44%的成交用户来自于微信好友分享。

  4线上爆发的特点

  结合白皮书来看,能够冲到top榜的小程序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社交裂变属性。这类具有社交因子的小程序天生适合生存在微信的土壤中,通过微信庞大的社交流量助力优质社交小程序成为市场的爆品。比如拼多多、蘑菇街利用拼团实现社交电商的突围。比如忆年共享相册通过社交场景实现低成本快速获客,比如红包特质的小程序容易勾起人们的转发欲望,从而获得很好的传播效果,实现短时间的大量用户增长。

  2)垂直领域头部。针对细分市场的小程序也容易受到传播,比如汽车类小程序有多个排名靠前,用户已经把小程序当做选车、购车、用车的重要入口,因为属于低频应用,没有必要下载一个app,如果切入的早,小程序场景的便利性就容易使其升到头部。

  3)高频的场景唤醒。这些场景本身高频发生且原有的体验流程存在资源损耗,小程序优化解决了很多商家和用户的痛点。比如KFC小程序解决等位排队、点餐、买单付费、发放优惠券、客户消费分析、基于LBS的信息推送等问题,比如视频、直播、K歌等娱乐小程序因为轻应用的特点给了用户娱乐多样化的选择,并且用户可以直接将有趣的视频、直播等通过微信快速分享给好友,实现比App更好的传播效果。

  4)复合型。这一类小程序可能本身是一个工具应用或者某个高频的场景唤醒了用户,继而又通过+社交或者+内容的方式提升了用户粘性,扩散了传播半径,所以,笔者认为在某一领域做到垂直类第一的App如果变成复合型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比如在七麦数据评选的2017最具实力小程序中,位列TOP2的美篇,分析其蹿红的速度,得益于一整年在小程序上的发力和突破。

  美篇从微信朋友圈只能发布9张图片的痛点出发,以图文创作工具切入,不仅沉淀了内容,还形成了社群,通过微信生态小程序中的内容可以实现好友分享、共同阅读,查看好友的批注、阅读进度等功能,而且初步完成了商业化变现的探索。

  具体来看:

  a.创作(工具属性)3分钟编辑完成一篇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文章

  b.分享(传播属性)1键分享微信朋友圈和好友

  c.阅读(内容属性)优质内容聚合推荐,流量分发

  d.社交(社交属性)基于图文内容,以兴趣聚合的交流社区,围绕老师的家长社群,围绕公务员的同事社群,围绕摄影旅行的兴趣社群,这些都是普通工具类小程序不具备的。

  5未来的方向

  去年12月底,微信新增小程序首页入口,新增Home键,新增三点切换键。微信作为“虚拟系统”的存在已经初露端倪。

  就在昨天,小程序支持打开移动应用,也就是说从App分享到微信的小程序页面,用户可以通过这个小程序卡片回溯到原来的App。

  这也相当于告诉开发者:APP和小程序现在是共生的关系,不用担心发展了小程序会造成核心用户的流失,来发展你的小程序。这对线上玩家来讲绝对是利好消息。

标题回顾:小程序一周年:线下的焦虑线上的崛起
Copyright 2012-2029 www.huanyunews.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2693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