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可不是我瞎掰,这是林洙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自己说的,只不过人家说得委婉一些:“林先生去世时,梁公也因肺结核病在同仁医院住院,后来听说他出院了,住在谐趣园养病。于是我带着‘请罪’的心情去谐趣园探望他。一路上我盘算着怎样问候他,并解释一下没能去探视林徽因的原因。自然什么原因也不能自圆其说,反正不管怎么说,我无论如何也得去看望他了。没想到一见了他,我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眼泪不住地往外滚,一下便伏在他肩上哭了起来,反过来倒是梁先生来安慰我,他轻轻地抚着我说:……”按照这个说法,林洙和梁思成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在林徽因逝世不久之后即已产生。而此时的梁思成刚刚丧偶,林洙却并未离婚,甚至1955年她和程应铨的第二个孩子才出生。
许是林洙记忆力欠佳,在她的另一则采访回忆里,内容变成了这样:林徽因逝世七年之后,梁思成用老来再度话春风的精气神写了一封类似于求婚的情书给林洙,林洙深为感动,当场就哭着扑在了梁思成的怀里......若按照这样的时间点来算,就说明在这之前,林洙以照顾梁思成的名义,已经在他身边帮忙了七年。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林徽因刚去世,林洙就来安慰陪伴老先生了,而且这一呆就是七年,这七年里,她迅速地生下了与程应铨的第二个孩子,然后离婚闪人。
明眼人这个时候应该瞧出些什么了吧?多长的一场战役啊。但是稳赢不输。
再说回程应铨,林洙在他最危难的时候带着孩子离他而去就算了,竟然摇身一变成为了自己的师母,两个人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各种环境带来的压力终于让这个为人忠义学识渊博真性情的男人走上了不归路。1968年12月13日,程应铨换上访问莫斯科时所穿的崭新西装,跳入他无数次如鱼般游弋的游泳池,将自己和水一道冰封……
1962年,林洙与梁思成完婚,尽管这段婚姻遭遇了比徐志摩和陆小曼当初还要激烈的阻扰和抨击,但是梁思成最后仍然铁了心地娶了林洙。据林洙自己后来的爆料说,他们生活得一直很幸福。
我一直觉得相由心生,年龄越大越明显。这张合影里的林洙34岁,很有...福气的长相...但已然透露出市井之气。
后母可不是好当的,林洙住在梁思成家里后,取下了大堂林徽因的一幅画像,开始慢慢清理之前女主人的痕迹,这事儿被梁再冰知道了,梁再冰气冲冲跑回家里,扇了林洙一巴掌走了。林洙就是有怨气也得忍着。而且因为嫁给了梁思成,她和之前的两个孩子的关系也疏远了很多,并没有尽到母亲的全部责任。林洙再嫁之后的生活完全是围着梁思成转的,她在梁思成这里收获地位,收获尊敬,收获金钱和名誉,当然也要为这个家付出全部心血。文革期间,梁思成被人污蔑,没有了工资,工作也受到限制,他们的生活陷入困境,林洙用自己一个月62元的工资养活一家老小直到生活逐渐好转起来。梁思成晚年病重,需要人尽心操持服侍,她默默守候在他身边陪伴照顾,直到梁思成最终逝世。当老友陈占祥来看望病重中的梁思成时,梁思成感慨地对他说:”这几年,多亏了林洙啊!“林洙到底做得好不好,只有当事人才最有资格评价。在这一点上,林洙还是值得肯定的。
梁思成逝世后,没了他的保护,她在清华园里甚至连走路都抬不起头,知道他们之间事情的人对她都是冷眼相看,她很难得到人们的尊敬。之后的她开始耐心整理梁思成的著作,替他完成一些琐碎繁杂的身后事。2004年,林徽因百年诞辰之际,她出了一本书,叫做《梁思成,林徽因和我》,她一下子出现在公众视野里,惹来风雨一场。对于这本书我不做多说,感兴趣的人可自行搜索。
在《灵魂有香气的女子》一书对她的介绍里,有一段话,我觉得说得很好:
“人到中年之后,生活早已成了一滩泥泞,哪里分得清千头万绪里的曲直?中年人都有一些自私的事,不过是有人愿意反省,有人不愿意而已。夫妻间的是非别人岂能判清?犹如站在地上的人仰望飞在高空的风筝,远看俏丽醒目,离近才发现,鲜亮的风筝背后居然拖着两条黑色的尾巴,不过,却也正是这不光线的尾巴保持平衡,风筝才飞得稳当。或许,有尾巴的风筝才是完整的风筝,犹如有弱点的人才是常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