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也是一个“无法谈”的地方。
为什么呢?
因为中美两国体制的根本性不同,从1953年起中国就开始制定“五年计划”,至今已经是第十三个五年计划了。
伴随着“五年计划”一起出台的,自然还有不同时期的不同产业振兴计划,比如一开始的振兴钢铁产业,到现在发展高科技产业。
这些国家大计的背后全是政府在背书的,政府背书则必定有政府支持,政府支持则必然存在补贴。
而这在美国眼里是难以理解的,美国当然不会弄什么五年计划,美国政府也很少去关心你企业的死活,上一次我记得美国政府特别干预企业的死活还是在2008年次贷危机的时候,房力美,房地美的事,美国政府出面干预了一把。
所以这两国根本制度的不同,对于发展认知的不同,造成了补贴与不补贴的正确性认识不同。
中国认为,我们的体制就是“特色社惠瞩议”,做5年计划,政府扶持发展特定产业是绝对合情合理的。
可美国认为,在我们绝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看来,搞什么计划,搞什么政府扶持和补贴,是完全错误和可恨的。
就是基于两国对于补贴一事的根本性认知不同,才造成了在谈判桌上“停止补贴”这个议题,基本是没法谈的状态。
至于这个问题你怎么看,就在于你认为哪种制度更有利于产业发展。
6,汇率操控
和补贴一样,美国对于中国汇率操控的指控也由来已久,这问题我在之前的文章里也多次提及
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导向,美国试图模仿上世纪日本,也给中国搞一个“广场协议”,强迫人民币升值,休克中国出口
这一点,连做过多解释的必要都没有,日本惨痛的前车之鉴在眼前,中国又怎么可能同意人民币升值。
所以,这也是个“没法谈”的问题。
而中方在谈判桌上也着重提了中兴问题,要求美国重新审视制裁中兴的案子
可美国也只是口头答应,称回去会再研究研究,基本属于敷衍口吻。
由此,中美第一轮谈判不欢而散。
而再从上面六点的主要谈判焦点来判断,一共六点
两个可以谈,三个没法谈,一个艰难谈
1,科技冷战(没法谈)
2,钢铝倾销(可以谈)
3,市场准入(可以谈)
4,贸易赤字(艰难谈)
5,政府补贴(没法谈)
6,汇率操控(没法谈)
这六点,就注定了中美摩擦和贸易谈判是一场持久战,没人说得清他会持续多久,你不可能在电影一开始就告诉观众说“朋友们八年抗战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