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EDA落后的根源探究 国产eda软件排名

时间:2020-05-20 16:22:55 编辑:环宇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3.由于观念的缺失,现有的各种考评机制并不鼓励发展各种自主的EDA技术。由于我国在信息技术上是后发国家,我国的信息技术处于“吸收、消化、赶超”的阶段。在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也长期处于“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状态。长期以来无论是在产业界还是在学术界我们更加注重那些能够直接“产出”的技术和工作,而对于能力建设重视程度偏低。具体在集成电路领域,长期习惯依赖既有的、现成的工具软件来产出成果,而对于自主建设一些EDA软件、哪怕是辅助性的、广义的EDA软件也持否定态度。这种观念在学术界的表现就是“五唯”,而在产业界的表现就是KPI导向的公司短视化的发展策略。这种短视化的考核机制只监督“砍柴”,不鼓励“磨刀”,更不鼓励去“制造伐木锯”。虽然“伐木锯”造好以后会更好的“砍柴”,传播制造“伐木锯”的技术可以帮更多人更好更快的“砍柴”。但大量一线的科研人员、工程师由于时刻担心每天要上交足够的“柴”而无法去真正有时间、精力和心思去思考如何造“伐木锯”。少部分有兴趣、有追求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在这种机制下也备受折磨,逐渐熄灭了研究EDA软件的热情。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观念上的偏差对我国包括EDA软件在内的工业软件造成了长期的损害。无论是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产品研发以及各个公司内部IT能力建设都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响。因此必须要从意识上,从思想根源上对这个问题加以解决。

  三、正本清源,从思想源头上做好EDA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从认识上进行“纠偏”是我国发展EDA软件发展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而首要是培养出一批具备“工业软件”思想的人才,通过这样一支稳定的人才队伍去把正确的理念运用到国产EDA软件以及更为广泛的工业软件开发上。

  要想从思想源头上做好EDA人才队伍建设,需要从几个方面排除不利影响,造就培养、发掘人才队伍的良好环境。个人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议国家教育部、新闻出版总局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等做好EDA技术名词的规范工作。对于出版的教材、书籍中对“EDA技术”的滥用、乱用的行为应尽快予以规范。对于内容中并不包含讲授“EDA技术”的教材、书籍(包括翻译过的书籍)的书名应予以改正,用“数字系统设计”、“电路设计工具应用”等更为符合的书名加以替代。

  2.建议科技部、自然基金委等科技主管部门,明确包含EDA软件在内的工业软件研究范畴与范式,保证各级科研范畴中对工业软件的研究支持不滥用、不乱用,切实落到实处。对于工业软件这种既不能马上产生经济效益又不能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的提供稳定的研究经费支持并进行合理的考核研究,为这类研究保留足够的持续发展空间。

  3.建议教育部、教指委等部门从专业认证的角度对各校所谓的“EDA技术”的课程大纲、教学内容进行严格核查,对实际上没有讲授EDA技术的课程要予以整改。在此基础上推动高校开设“真正的EDA技术”课程,释放被占用的教育资源来培养真正学习过EDA技术的后备技术人才。

  4.建议各级学会、科协组织对于挂靠/下属的“EDA学会”进行清查和规范,对于没有真正从事EDA学术研究、交流与推广的学会应予以限期整改。

  5.以赛促学,产教融合。通过竞赛搭建国内真正从事EDA相关技术的学者、学生、产业公司之间交流的平台。通过公司出题、学校参与、学生答题的形式,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产业需求和真正的EDA技术上在关注什么问题。通过“真刀真枪”的比拼,考查各个学校在EDA软件领域的培养成果。以此推动培养一批真正具备“工业软件”意识、熟悉EDA技术背后关键科学理论的年轻学子,为产业培养足够的后备军。

  6.通过网络课堂、直播讲座等方式对已经工作的年轻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将工业软件的意识更加广泛的传播开,鼓励他们尝试在自己的工作中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设计自动化水平。

  7.对于企业中开展的EDA软件等工业软件研究应予以扶持,通过知识产权保护、高新企业认定等政策鼓励企业对自身员工自助开展相关研究予以保护和支持。从而推动国内EDA技术的原发性生长。

标题回顾:国产EDA落后的根源探究 国产eda软件排名
Copyright 2012-2029 www.huanyunews.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2693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