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日,青客公寓就社交媒体上传播的青客公寓倒闭,发表官方声明称,公司目前遇到了资金困难,但目前公司仍在正常运营。
这一风波,再次将沉寂许久的长租公寓行业拉进了大众的视野之中。
青客公寓作为“长租公寓上市第一股”,19年11月上市,去年度营业收入为12.34亿元,同比上年增长38.65%,净利润亏损4.98亿元,较2018年同比减少0.3%。如今爆出资金链问题的传言,虽然被青客否认,但背后的问题依旧值得深思。
事实上,国内其他的长租公寓品牌几乎都是如此。疫情期间,蛋壳公寓因要求房东减免房租、却不对租客减免的“两头吃”行为,被称之为“薅羊毛”,自如也因为续租租金普遍上涨10%-30%而登上了热搜。
自2014年到2015年行业爆发以来,五年的时间,长租公寓还是依然的脆弱。曾经被誉为创业风口,长租公寓可谓是含着金钥匙出生,在密集的爆雷之后,加上疫情的影响,假若资本不再跟进,长期亏损的长租公寓该何去何从?
这些年频繁的爆雷声,最终炸掉了这个行业的声誉。2020年疫情期间,长租公寓更是迎来了至暗时刻。事到如今,还有多少租客愿意选择长租公寓已经成为未知。
烤架上的长租公寓
长租公寓其实扮演的就是传统中介行业里的“二房东”的角色,两者没有太大的差别,然而不同的是长租公寓身披一层华丽的外衣。
长租公寓其实只是一个新生的的老行业,说其新,是因为该行业在国家倡导“租售并举”政策的背景下,最近几年才开始成长的;说起老,是因为整个行业的生意模式还很传统,依旧靠赚取租金差价而盈利。
2015年到2017年,在政策的推动下,不管是大小企业还是个人,都不免俗的追一下热点。
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安家》,主角们都辞职创业搞起了长租公寓,描绘出一幅相当美好的蓝图。
让人不禁想泼泼冷水:清醒一点,小心血本无归!
因为经验、技术和资金方面的不足,近年长租公寓倒闭关门现象屡见不鲜。
国内长租公寓阵亡名单
强大如万科,在长租公寓的路上也曾被绊倒,这个绊脚石就是“万村计划”。
2017年,万科进入深圳上百个城中村。2018年,万村2000多栋房屋的开工率大概在20%左右。2019年7月,万科“万村计划”正在与已签约城中村房东洽谈违约赔偿事宜,准备放弃部分已签约农民房房源。
目前深圳万科对“城中村”改造投入了很高的成本,如果未来出租率和租金涨幅不及预期,万村公司改造的长租公寓可能6-8年都不会盈利,甚至整个租赁周期都不会盈利。
对于长租公寓业务,万科最新的定义是:仍在爬坡期和探索期。
“我不建议做长租公寓,这个生意是亏的。”早在2018年,潘石屹就这么评价长租公寓盈利模式。
2019年11月5日,青客公寓在纳斯达克上市,发行价17美元/股,截止到目前,股价为12.01美元/股,跌去了近3成。紧接着,蛋壳公寓自1月17日在纽交所挂牌,蛋壳发行价每股13.5美元,可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股价相较发行价已经跌到了8.3美元/股,跌去了近4成。
事实证明,长租公寓上市后同样不好过。
有了青客和蛋壳在前面趟雷,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长租公寓平台,同样负面缠身的自如应该会慎重考虑它的上市计划。
现在的长租公寓就像是一潭浑水,深不见底。在这潭水面前,有人止步观望,有人深陷泥潭,也有人垂死挣扎,没有人能活得滋润。高成本的前期投入,短则两三年、长则七八年才能看到盈利的希望。与蛋壳、自如、青客相比,中小玩家面临更大的洗牌和淘汰概率。在疫情之下,对所有玩家来说都是一场生死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