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渝双圈建设紧锣密鼓地推进,川东北渝东北也传来好消息。
自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提出以来,四川达州和重庆万州、开州正式联手,并密集达成了多项合作,抱团力度前所未有。
和重庆、成都一样,万达开也开启合作新篇章,等于再造一个跨区域的次级经济圈,川渝地区的发展,无疑会迎来新的变局。
01
万达开三个地区,原本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川东”,山水相连、人文相亲,跨区域协作的历史由来已久。
比如去年年中,达州、万州召开了首次联席会议。年底,二者还签订了《铁水联运物流战略合作协议》,联手融入了陆海新通道。
今年以来,随着成渝双圈建设和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的提出,三地的一体化融合,明显进入了全新的阶段,会晤一次接一次,合作协议也是一个接一个。
对此,可以以时间线进行简单的梳理:
6月5日,三地交通部门再聚万州,举行第二次专题会议,签署万州机场、达州河市机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形成《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交通一体化规划发展合作备忘录(初稿)》。
6月12日,四川、重庆、陕西、湖北四省(市)22所高校联合发起的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高校联盟,在四川文理学院正式成立。
6月16日,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协调会议第一次会议在万州召开。同日,三地的规划部门签署了《万达开国土空间规划协同合作框架协议》。
6月18日,三地在达州举办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文化旅游交流合作签约仪式暨文旅产品推介会,并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6月23日,税务系统服务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在达州市召开。
如此频繁的往来协作,放在过去几乎不敢想象。然而,随着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开启,三地紧跟重庆、成都的脚步,全力拆墙,打破行政界限深度抱团。
02
就在前几天,国家发改委专题调研了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情况。可见,万达开的发展,关乎成渝双圈建设,还承担着重要的示范发展使命。
而能够被委以重任,一个基本前提在于,这三个地区有自身独特的发展优势。
来源:网络
首先,三个地区处在四川、重庆和陕西的交界地带,接近重庆、成都、西安、武汉四大国家中心城市的几何中心,是川渝地区东出、北上的重要关口。
其次,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区位优势。比如达州,是川东北的桥头堡,腹地开阔;万州的黄金水道和深水港,提供了交通枢纽支撑。
但由于行政边界的存在,三地的合作,一直未有实质性的突破。单打独斗,同质化竞争,导致区域整体竞争力严重不足。
最直接的体现是,万达开三个地区,都是典型的人口净流出地。
其中,2019年万州常住人口为165.01万,户籍人口173.56万;达州常住人口574.1万,户籍人口658.94万,开州常住人口118.15万,户籍人口168.6万。
来源:网络
尤其是万州,2018年的GDP增速仅有0.1%,2019年回暖之后,也只有3.2%。和达开实现一体化,为发展注入新动力,无疑相当迫切。
而且,成渝双圈建设的空间格局中,万达开毕竟远离双圈的中心地带,处在政策红利、产业辐射的衰减区,享受的利好会有所减弱,这一点也决定了它们必须紧密抱团,联手做大。
03
最近,有不少人讨论在万达开的基础上,设立“三峡新区”。抛开可行性不谈,不管哪种形式的合作,万达开联手都有重大的意义。
这种意义,不仅是针对万达开自身的发展而言,更是基于成渝双圈建设的未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