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五,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技术区总装测试后,垂直转运至发射区,计划于7月下旬到8月上旬择机实施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发射“天问一号”探测器。
顺利的话,“天问一号”将会在明年2月份抵达火星,中国也将进入“火星俱乐部”。
太难了
“我太难了”特别适合航天工程中的“火星计划”,虽然马斯克老马经常叫嚣着要“移民火星”、“星际移民”。
但这真的只是他目前“打打嘴炮”而已,因为探索火星的风险真的太太太太太大了。
从1960年人类第一次尝试发射火星探测器至今,成功登陆火星表面的探测器只有8个:海盗1和2号、探路者、勇气号、机遇号、凤凰号、好奇号、洞察号。成功行驶的火星车只有4辆:旅居者、勇气号、机遇号、好奇号。
有人说了,火星简直就是“探测器坟场”。
首先说一下距离,火星实在太远了,距离地球在5000万至4亿千米左右,而且距离变化是这样的:
所以这个距离得飞半年,关键是怎么飞还是个问题,去往火星的飞行轨道设计相当复杂。要是设计不清楚,等我们飞到了,发现,诶,火星又越跑越远了。
所以登陆火星还真得挑“黄道吉日”,等待“火星冲日”——也就是日、地、火几乎连成一线——的短暂时间窗口。
飞过去就已经够难了,关键是降落,火星的大气很稀薄,但是依然可以产生高达2000摄氏度的力量,而且密度又不足以让探测器完全减速。形象的比喻一些,很多探测器就像一个“被烧得红红的大铁坨子摔坏在了火星大地上”。
着陆过程也有一连串的指令需要着陆器自主完成,什么时候抛隔热盾,什么时候开伞,什么时候开反推火箭,错一个点都标志任务结束想要在火星上降落,那可几乎凑齐了人类现有的降落技术。
就算能着陆,如果需要完成任务的话,还是很难,举个例子,火星上经常出现沙尘暴,"机遇号"alt="500"/>
所以,上火星挖块土,可真的比上九天揽月难多了。
甚至早期对火星探索的成功率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前苏联在1960-1988年间进行了近20次探测任务,但没有一次取得完全成功。
迄今为止人类共执行过44次火星探测任务,包含57个探测器任务,其中19次任务成功,25次失败,成功率只有43%。低于探月任务成功率53%。
中国有多努力
但是火星对我们来说又非常重要,人类如果想要冲出地球、达到下一个行星基本只能先从火星和金星两个邻居开始。
金星环境实在太过恶劣:气压是地球的92倍,空气中几乎全是二氧化碳,并且布满了稀硫酸云,地表温度常年保持在460摄氏度。
所以火星,还是必须要去瞧瞧的。
火星探索究竟有什么好处?
先来说说直接收益,通过科研掌握了技术以后,形成很多专利,专利是直接可以卖钱的、收费的。
另外,帮人发发火箭,也是一笔不菲的收益哦,这些年俄罗斯帮美国发射宇航员去国际空间站,就薅了美国不少羊毛。
除此之外,还有一大票地球上各大资本市场的“航天概念股”等着带来的涨停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