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工力量:搞出国产芯片 总有一批中国人不服输

时间:2020-08-13 14:07:07 编辑:环宇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可是,有一批中国人却想要突破这一垄断体系。2001年,北京市在政府采购计划中,选择了国产Linux操作系统,放弃了微软WindowsXP。负责这次采购任务的是俞慈声,她当时是北京市科委副主任,坚决支持国产软件。本来北京市考虑微软的产品和国产的,都采购一部分。但在和微软的谈判中,它们态度十分嚣张,操作系统和office软件捆绑销售,单独买,价格更高。而且WindowsXP系统必须网上激活,连接到微软的服务器,这是巨大的安全隐患,之前不用网上激活的Windows2000,它们不卖。微软不给一丝商量的余地,俞慈声和采购团队决定将订单全部交给国内企业。后来的政府采购中,国产软件的比例不断提高,而微软也主动降价。

  在“华为”、“中兴”事件发生前,美国早就在芯片领域,卡中国脖子。2015年,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将国防科技大学、长沙超算中心、天津超算中心、广州超算中心列入出口管制名单,理由是:中国研究机构用超算模拟核爆炸,危害美国国家安全。在此之前,中国超算“天河二号”的计算速度,连续四次获得世界第一。美国为什么有底气实施制裁?“天河二号”使用了近十万颗英特尔“至强”处理器。可惜制裁并没有起到效果,一年刚过,中国超算“神威•太湖之光”,又排名世界第一,它安装的“申威26010”处理器,纯国产。

  Wintel和AA体系垄断全球市场,但没有彻底剿灭国产芯片制造企业。80年代后,国防、信息安全曾面临近20年“无芯可用”的问题。但中国人并没有放弃研制自己的芯片。无锡江南计算所,2003年开始研究高性能芯片,“申威26010”就是该所的成果,这家机构还有另外一个名字,“总参谋部第五十六研究所”,曾参与中国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工作。

  除了无锡江南计算所,国产处理器研究领域,还有一家重要企业,“龙芯中科”,它起步于中科院。2001年,中科院计算所的几十名年轻人,在缺少经费的支持下,日夜奋战,研制出中国首款通用处理器“龙芯1号”。之后,该团队不断推出性能更好的处理器,如今已经逼近国际主流水平。2015年3月30日,第17颗北斗卫星成功发射,使用了中国制造的“龙芯”处理器,它在太空的抗辐射能力,已经接近美国高端抗辐射芯片的水平,而且价格更便宜。去年的国庆70周年大阅兵中,天上的飞机、地上的雷达,都使用了国产的“龙芯”。

  上周,华为启动“南泥湾”项目,目的是,规避美国技术,制造笔记本电脑。华为官方并没有透露细节。“南泥湾”一词源于“南泥湾大生产运动”,抗日战争期间,先辈们在南泥湾开展大规模生产运动,克服经济困难,自给自足。前面提到Wintel体系,PC端的软硬件一直被微软、英特尔联合霸占,其他厂商只能依附生存。华为的“南泥湾”项目,是否能打破该垄断体系,值得期待。

  50年代的封锁、80年代的垄断、近期的制裁,并没有吓唬到所有人,总有一批中国人不服输、不投降。好了,如果你喜欢我的节目,请给我个一键三连,或者是轻轻点个赞。我们的微博、微信、头条号、B站都叫“科工力量”,欢迎大家关注,那里会有更多的科技工业资讯和观点分享,我们下期再见。

标题回顾:科工力量:搞出国产芯片 总有一批中国人不服输
Copyright 2012-2029 www.huanyunews.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2693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