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还是被动?——加勒万河谷冲突中的印度语态

时间:2020-08-21 13:32:26 编辑:环宇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一国外长、防长和政府最高首脑就这一重大问题的事实表述完全不同,怎么看也是一件非同寻常的事情。

  到了现在,我们能确定的是,6月15日发生的剧烈冲突一定是印方士兵引起的。莫迪说责任不在中方,我方王部长和国防部发言人再三声明要求印方需要约束自己的一线士兵,双方的说法都证明,责任确实在印方。即便印度人在说慌,我方也不会捏造事实。

  至于到底是印度前线士兵自作主张越界,然后被用做了印度国内政治斗争的由头,还是印度内部某些人士指使士兵越界,然后以此为借口来让莫迪背锅,对我们来说都无所谓。“主不在乎。”敢伸手,就敢打。

  这里讲一些题外话,莫迪此次对内的应对也是朝着化解政治斗争的方向,而不是甩锅中国的方向去的。印度国内有人想通过使莫迪背上中印关系恶化的责任,来实现另一些其他目的。莫迪显然是意识到这些,既然这个锅不好甩给中国,那就直接承认责任在印方,既然继续冲突的后果难以承担,那就放弃拍板决策的权利,把印度的党派拉出来坐一起,大家一起做决定,一起承担后果。

500

  主动还是被动?

  另一个问题是,既然本次冲突并不是莫迪主动挑起的,为什么莫迪政府还要一边继续往边境增兵,一边在国内挑起反中情绪,禁止中国企业APP,号召抵制中国商品?

  挑起反中情绪,号召抵制中国商品,禁用APP,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为了转移国内民众的糟糕的经济、卫生情况的关注。既然已经有人挑起了中印摩擦,秉持着不用白不用的态度,莫迪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本次摩擦很可能真的不是来自于莫迪的意思,经济上尚且有这么多可用的方法,没必要一上来就选择风险最高的军事对峙。

  那么边境增兵呢?几万兵力的调动,尤其是从西线与巴基斯坦对峙前线调兵,不可能没有莫迪的同意,既然莫迪不愿意在边境产生摩擦,为什么又同意在边境增兵?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彻底的对中印边境的军事实力有一个认知。

  如果你手上有一张3D的地形图,你会轻易的发现,印度首都新德里所在的恒河平原的北边,有着一堵类似于“墙”一般高原,这堵“墙”还是厚度厚的离谱的墙。类比到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就好比印度的院子正对着一座高高的土坡,土坡不仅高,而且陡,更离谱的是,坡上面是可以站人的,另一边上坡的路更缓。以往的情况是有人在上面装了摄像头,院子被别人一览无余,印度虽然心里不舒服,倒也可以接受。

500

  突然有一天,印度因为种种原因,扩建了院子的一角,然后就惊恐的发现,就在自己的注视下,土坡很突然的凭空多出了一群拿着菜刀的人,狠狠的盯着你,似乎下一秒就跳进你的院子。就这样,印度人猛然发现自己的头上悬着一把锋利的菜刀,不落下去的时候,让人心惊胆战,落下去的时候,后果又很严重,怕自己承受不住。这样缺乏安全感产生的压力带来的焦虑自然不言而喻。

  中印边界的地形劣势在印度一侧,除了屯兵防守,对此印度并没有更多办法,只能任由中方观察。好在高原够高,地形崎岖,按照印度人(也是大多数人)的想法,地理因素决定了中方没有能力短时间大规模集结兵力,既然对方没在高原屯兵,那么印度就是相对安全的。

  然而,6月8日央视军事报道的消息军事演习的消息,让印度开始变得心惊胆战了起来。既然中部战区空降兵某旅一日之内,能够整建制的,连带重型装备的那种,由从疫情中刚恢复的湖北转移至千里之外的西北高原地区。那么其他地区的军队呢?谁知道北方邻居会不会发了疯短时间内集结更多的人,浩浩荡荡的来一出“钢铁洪流”。虽然这样的方式并不明智,但是对方证明了自己是有能力发起这样的行动的。(事实上,央视新闻直播间里面已经出现了这样一幕,在某高原上,数百辆坦克和步战车组成的编队,快速机动的画面。)

500
标题回顾:主动还是被动?——加勒万河谷冲突中的印度语态
Copyright 2012-2029 www.huanyunews.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2693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