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问题,莫迪已无退路

时间:2020-10-07 15:11:19 编辑:环宇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总的来看,除了国大党依然公开表达对印人党政府的质疑,以及主政德里的印度平民党传达未被邀请参会的愤怒以外,剩余几乎所有的印度政党都无一例外地表现出不愿过多纠缠于中印边界事件的态度,尤其是各地方省邦在野党,更是希望该议题热度迅速过去,毕竟他们从早前发生在印巴边境上的冲突中吸取了充分的教训。

  自莫迪政府将国家领土、安全等议题积极用于选举动员以来,国内反对党在该领域的抗争整体上是失败的。

  2016年乌里事件发生后,针对莫迪政府所宣称的“成功的外科手术式打击”,除了巴基斯坦不予承认,印度国内的反对党同样公开提出种种质疑,要求莫迪政府提供详细证据。然而直到2018年9月莫迪政府才公布了一小段官方视频以作回应,[9]反对党的质疑行为却很大程度上引起了大量民众的反感,他们认为这种不信任最终会损害印度的国家利益。

  2019年普尔瓦马袭击后,由21个政党组成的反对党联盟在2019年2月27日经过3个多小时的讨论,由拉胡尔·甘地宣读了一项联合声明。声明在称赞印度军人勇气与担当的同时,对执政党印人党公然将士兵的付出与牺牲政治化的做法深感痛苦与愤怒,且质问莫迪政府为何不坦然承认在普尔瓦马袭击中政府的责任,而是过分宣传所谓对巴空袭的成功?这种算计只会进一步伤害印度选民的心。[10]西孟邦首席部长玛玛塔·班纳吉更是明确公开质疑印度发起的巴拉科特空袭的真实性,要求政府公开更多具体的作战细节。

  拉胡尔·甘地(资料图/印媒)

  显然,无论是反对党联盟的公开声明,还是班纳吉对联邦政府与印度空军公信力的公开质疑,目的都是为当年大选造势。但从最终印人党利用印巴边界冲突充分煽动国内民族情绪获得压倒性选举胜利的结果来看,反对党显然是输掉了“国家领土与安全议题”这一战场。

  反观近年来以国大党为首的在野党,其逻辑似乎为以抨击莫迪个人为主、各项议题政策为辅,努力打破所谓的“莫迪崇拜”。

  例如,面对当国家安全性议题被莫迪政府充分政治化并用于2019年选举时,拉胡尔·甘地转而急切地公开抨击莫迪在法国阵风战斗机采购案中的腐败行为,讽刺其“守卫者”的角色,称莫迪实际上是“监守自盗(ChowkidarChorHai)”。

  但无论从2019年大选结果还是此次中印加勒万河冲突后的民意来看,国大党攻击莫迪个人的效果是惨淡的。

  印亚新闻社于6月15日加勒万河冲突爆发后做的一项全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3.6%的受访者在国家安全问题上更相信莫迪政府,而在此次中印边界争端中频频向莫迪政府发难的拉胡尔·甘地的受信任程度并不高,61.3%根本不相信拉胡尔·甘地在国家安全问题事务上的看法或表态。[11]

  反对党试图挫败莫迪受信任程度的努力是失败的,反而不断在强化莫迪所拥有的“人设”。

  3.莫迪“人设”:务实还是强硬?

  至此,莫迪及其政党竞选逻辑的变化已经很清楚,即由于早期经济改革政策的不顺(废钞令、GST法案),再加上世界经济低迷的外部环境,莫迪政府转而用国家安全议题来推动民族情绪,确保成功塑造和巩固莫迪守卫者形象,进而稳固选票。当然,宗教类话题始终作为一种有效的动员手段,贯穿在每一个逻辑环节当中。

  可是一旦民族情绪被调动起来,选民对印度政府的期待只会希望它更强硬地应对外部威胁,而莫迪至少在表态上也只能变得更加强硬,因其守卫者“人设”一旦崩塌,给印人党带来的损害是难以想象的。

  恰恰此次中印边境冲突引发的另一个问题在于莫迪愈发强硬的国家守卫者“人设”的代价有多大?换句话说,莫迪个人以及印度政府的内政与外交空间的灵活程度是否受到限制?

  此次加勒万河冲突发生后莫迪电视演讲中模糊表态所引发的国内巨大争议或许就给出了部分答案。

标题回顾:中印问题,莫迪已无退路
Copyright 2012-2029 www.huanyunews.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2693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