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湘云: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

时间:2018-03-06 03:07:58 编辑:环宇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若是太过清高,别说“知己难求”,有时甚至是注定了一场悲剧的命运。

  岂不闻唱妙玉命运的那首《世难容》?

  “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所以还是要协调好“出世”与“入世”的关系。

  秋天本来就是一个萧瑟的季节,“自古逢秋悲寂寥”。

  若是多愁善感之人,自然更是容易比别人多一番缠绵郁结的心肠。

  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若是此时再来些风雨让黛玉这样心肠的人看到了,便可能是黛玉《秋窗风雨夕》的心境了。

  “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

  “玉烛”也是“烛”的一种美称。

  在风中的蜡烛流干了烛泪,水晶帘子阻隔了月光,让月影留在了帘子上。

  “晶帘隔破月中痕”和黛玉《桃花行》中的“寂寞帘栊空月痕”倒有些相同的伤感之情。

  这句话的情感基调不同于“咏白海棠其一”中的“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

  湘云为诗人吟哦白海棠不感到疲倦感到欢喜,觉得不能让寂寞之情陪伴你我度过早晚的时光。

  湘云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喜爱热闹,性格十分活泼的女孩子。

  只是“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这句话流露出的伤感之情,不同于她往日活泼喜闹的性格。

  所以推测这其实是预示了她最后悲惨的命运。

  在风中流干了烛泪的蜡烛就像新婚不久就守寡的她自己。

  在黛玉《秋窗风雨夕》中的“泪烛摇摇爇(ruò)短檠(qíng),牵愁照恨动离情”中的“泪烛”也像是她自比。

  蜡烛燃尽了就不会再滴蜡了,颦儿的眼泪流干了也就不会再流泪了。

  等到它完成了照明的任务,颦儿“泪债已还”时,一切也都归于沉寂了。

  或许对于湘云而言,她也已经像“风干的蜡烛”那样已经伤心到极致,也就流不出眼泪了。

  “水晶帘子”是“华美透亮的帘子”,可是却把月影的姿容阻隔在外。

  因为“透明”,所以看得见,可是却不能近距离接触,倒有些“镜中花水中月”的意味。

  这或许也是符合湘云此时的心境的,曾经很多期待中的美好都因为现实的残酷打了水漂,所以只能对着回忆空牵念了。

  “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

  这里的“虚”或许翻译成“空”字会好一些。

  (我)想把放在心里的情思告诉嫦娥,只是对于在夜色中昏暗的空荡走廊无计可施。

  这首“咏白海棠其二”,其实从字面意义上看,就已经很像是写人的心境了。

  “把幽思告诉嫦娥”,认为嫦娥能懂。

  或许是因为知道嫦娥独自吃了不死丹药升天在广寒宫中十分寂寞,所以觉得寂寞人应该能与寂寞人惺惺相惜吧。

  只是这走廊不仅昏暗还空荡,就不愿意去了,否则只能让人更生寂寞之情。

  只是此时是一个人的寂寞,在《红楼梦》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中,和黛玉是两个人是寂寞。

  湘云

  后来来了的妙玉,三个人。

  不过那时候心境既然也是伤感的,那即便多添一个人也只是多添一份寂寞罢了。

标题回顾:史湘云: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
Copyright 2012-2029 www.huanyunews.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2693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