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长别在秋千上 秋千上重重向上一顶入了最深处

时间:2018-12-10 17:52:04 编辑:环宇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学长别在秋千上 秋千上重重向上一顶入了最深处

学长别在秋千上 秋千上重重向上一顶入了最深处

  虎区人迹罕至,他躲在里面,十分寂寞。每天只能用法术驯老虎玩,以此打发时间。有一天,他忽然看到虎区的铁丝网外面,有个女子在荡秋千。他躲在假山后面静静地看着,然后爱上了她。

  但是,这个女子是女一号。当男二号爱上女一号时,这就注定是一段悲伤的感情。

  好了,我这个情节讲完了。

  当构思他爱上她的这个场景时,我就凭直觉感到,这里一定要让女一号荡秋千。

  因为佳人荡秋千的画面,是多么美啊!

  下面我想谈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秋千”这个意象和美人的关系。

  首先,在晚唐之前,“秋千”和美人之间,并没有特别的关系。

  本来嘛,荡秋千是一项大众娱乐活动,凭什么只有美女可以荡?所以盛唐那么多首诗,没有哪个诗人专门描写美女荡秋千。杜甫的“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王维的”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都是把荡秋千作为一项普通的体育活动来描写,而且诗句格调都很积极昂扬。

  当然,积极昂扬,这是盛唐诗歌的主旋律。但到了晚唐,风雨飘摇之际,大家都积极昂扬不起来了。这时候有个诗人叫做韩偓,他的诗喜欢写女人,还开创了一个诗歌流派叫“香奁体”。他写了那么多艳情诗,当然在品味女人的美方面很有心得。

  于是他敏锐地发现,秋千和美女组合在一起,可以构成很和谐美丽的意象。因此他就写了好几首描写秋千和美人的诗。而格调也从盛唐的积极昂扬变成了晚唐的落寞愁苦。

  当然,他这些诗写的也不算很好,但人家毕竟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嘛。

  到了宋朝,在宋词中,“秋千”出现的频率就更高了。据统计,“秋千”一词在《全唐诗》中出现了48次,而在《全宋词》中出现了226次。

  我们知道,唐诗宋词同为中华文化的巅峰,但两者的整体风格大不相同。唐诗宏大,而宋词精微;唐诗向外发散,而宋词向内聚合。大体而言,唐诗作者给人的感觉是游历四方,而宋词作者给人的感觉是宅在家里。

  我觉得,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和两者不同的历史环境有关——盛唐国力强盛,当然向外发散;而宋朝的军事实力不行,经常被周边的少数民族欺负,于是只好宅在家里。

  而秋千,作为一项户内运动,自然开始受到词人们的关注。而且当时程朱理学兴起,礼教的约束变大,社会风气不再像唐朝那么开放。妇女们大多数时候都只能呆在家。于是秋千和美女,开始越来越多地联系了起来。

  下面挑几首我比较喜欢的和秋千有关的宋词。

学长别在秋千上 秋千上重重向上一顶入了最深处

学长别在秋千上 秋千上重重向上一顶入了最深处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前面说过,宋朝的女子已不能随便出门。年轻女子,当然更要深藏于闺阁之中。李清照这首词中的这个少女(可能就是年轻时的她自己),不能出门,只好在家荡秋千玩。看到客人来了,她赶紧从秋千上跳了下来,因为荡秋千时裙裾飞扬,不太雅观,“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写尽了少女荡完秋千后青春的气息。

  后面写少女看到客人后,又害羞又好奇的神情,不细分析了。总之,这首词写少女荡完秋千后、看到客人时的神情,活色生香,满分。

  既然美女荡秋千的情景是如此美,男人们当然都想看到。但是人家在自己家里面荡,男人却无法一饱眼福。最多只能隔着墙,听听里面女子荡秋千时的笑声。这种心情,被苏轼刻画得淋漓尽致: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标题回顾:学长别在秋千上 秋千上重重向上一顶入了最深处
Copyright 2012-2029 www.huanyunews.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2693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