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5章林老师的滋味 林老师的踩踏第三部
有个家长给我发信息说:“张老师,我们家孩子从参加北京学习回家,一直不许我提北京学习的事,问她就生气。今天开学第一天突然冒出一句:那个张老师瞟都没瞟我一眼。我答了一句:那是你不够优秀。不知道我这样回答合适不?”
这个回答肯定不合适。孩子的这句话表示什么呢?表示孩子期待老师关注,却没有得到老师及时关注的失望和难过。这个时候需要的是什么呢?往往她表达出来这个情绪,是希望得到妈妈的理解和安慰。显然这个时候给孩子讲道理是不合适的,当然,妈妈这样一句打击的话,会让孩子的心灵雪上加霜,以后再想寻求安慰的时候,可能不再给妈妈说了。
所以,当孩子在你面前表达他的负向情绪时,一定要把握好时机,理解他的情绪,接纳他的情绪,这是加强亲子亲密关系的很好机会。当然,这更是引导孩子正向积极思维的良好时机。这个世界,从来不会只让阳光照耀一部分人,看不到阳光和站立观察的角度往往有很大关系。那么,希望孩子的世界充满阳光的我们,是不是要及时引导孩子看到阳光呢?
我给妈妈的建议是:
第一,理解孩子。“闺女,你觉得老师没有看你,让你很失望是不是?”这句话就是进到孩子频道,让孩子感到妈妈看到了自己的情绪,理解自己。有效沟通就开始了。
第二,同理心。“你在课堂上一直很努力,希望老师关注到你。感到老师没看你,你一定很难过。妈妈很心疼。”
第三,表达妈妈自己的看法,引导孩子积极心态看待这件事。“想不想听听妈妈对这件事的看法?”
面对理解和心疼自己的妈妈,孩子一般都愿意听听妈妈说什么。这个时候可以这样解读:
在T-CEO的课堂上,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接受到这样的理念:做CEO首先要做的是自己的CEO,然后才会是团队的CEO。也就是说一个人一定要做好最好的自我管理。当一个人自己管理不好自己的时候,在家里是妈妈爸爸管,到了学校是老师管,到了社会是警察管。而一个人做好了自我管理,做好了自己该做的事情,家里父母不会唠叨自己,老师不会批评自己,警察也绝对不会来找你。当孩子说老师没有和她说什么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说:“你一定做到了最好的自我管理,张老师对你那么放心,都不用时时刻刻叮嘱你了。是不是那些坐不好,老是动来动去的同学,张老师管得多一些?
这时候,孩子感到的是自己的优秀,更是给贴了一个“自我管理好”的标签,以后,很可能孩子都以“我的自我管理很好”来看待自己,要求自己。
这样对比妈妈用的那一句:“那是你不够优秀。”孩子听到妈妈这样的话,是不是很容易更加沮丧而失去信心?是不是更容易让孩子不论看待老师同学和自己,都容易从负面的角度来解读呢?
经过我的分析,妈妈叹息一声:“这样啊!我还以为是在鞭策她,让她变优秀一点下次老师就会注意她了,唉!我总是用自认为的爱来毁掉她的信心。”
我非常理解妈妈肯定是为了鞭策孩子。但是实际上效果是什么的?我们经常讲,和孩子交流的时候要注意交流的效果。孩子有负面情绪时,往往需要妈妈给她一些鼓励、安慰。就是需要提振一下孩子信心。但是妈妈一说孩子不够优秀,孩子想要的没有得到,反而更受到打击,这个爱就没有表达到位。
而我们从积极的角度来解析这个事件,一方面把孩子难受的情绪化解了,一方面也让孩子的自信心提升了。更重要的是也引导孩子开始正向积极地看待自己遇到的人和事,这会对孩子一生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换位思考提升自己
想起和女儿经历过的类似的一件事。
女儿上二年级的时候还是三年级的时候,记不太清了,但是事件过程仍然很清晰。有一次放学接她回家。路上,闺女很生气,一直给我表达:“妈妈,数学老师太气人了,太偏心了,我不想上她的课了。”
我说:“宝贝这么生气,给妈妈说说好不好?”她就说老师总是不提问她,她把手每次都举得高高地,老师总是不叫她回答问题。所以她觉得老师偏心,不喜欢她。她也就不喜欢这个老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