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金龙早早的得到了消息,多年的官场历练使他对钱财有了敏锐的嗅觉,他眼珠一转,计上心头。
他上下活动,串通朝廷官员联名上奏,恳请皇帝降旨赦免税赋。奏折情真意切,言之凿凿,奏折上如是写道:
启禀圣上:江南地区连年灾荒,百姓疾苦,数业荒废,江南乃国之粮仓,此地不利乃大清之大忌,圣上怀仁爱之心,不思茶饭,夜不能寐,情至深,意至切,感天动地,上苍念圣上之苦心,降甘霖于江南,是年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此乃江南之盛事,举国之幸事。
遥想数载,灾民遍野,度日如年,此乃民之痛,国之哀。依据先祖古法,值此丰年宜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满朝文武跪请圣上恩准,免除江南赋税,减轻百姓徭役,以此安民心,固社稷,彰显圣上爱民之心切,隆恩之浩荡。
康熙爷阅罢龙颜大悦,他蘸了蘸朱砂,大笔一挥,写下了批注:准!
百官跪倒在地,齐呼圣主英明,吾皇万岁万万岁。
圣旨300里加急,快马加鞭下达到苏州府,送进了苏州府道台王金豹的府衙。
没等太监宣读圣旨,王金豹便从袖口中摸出了两枚金元宝,堂而皇之地塞到了太监的怀里,他面带笑容,热情地恭维道:“公公车马劳顿,一路辛苦,这些银两不成敬意,下官已经备下了薄酒,为公公接风洗尘……”
太监心领神会,他并不拘礼,一边把圣旨递给了王金豹,一边笑着答道:“大人客气了,圣旨在此,请大人收好。临行前内阁学士王大人特意嘱咐本官,圣旨送达后一切听从道台大人的安排,那我们就免了朝廷的繁文缛节。”
二人相视而笑。太监又说:“京城都道江南八月好风光,我这一路敢来,景色果然美不胜收!”
王金豹答曰:“公公不妨在此多住几日,尽情饱览这人间美景,下官也好略尽地主之谊。”
“好好好……”
席间推杯换盏,莺歌燕舞,自然不在话下。
几日后太监返程。送罢太监,王金豹急匆匆唤来了衙役,他假传圣旨,通告各级衙门,命他们加征赋税,催缴粮食,当地百姓对朝廷的批文毫不知情,繁重的苛捐杂税早已使他们麻木,能勉强糊口已是万幸,除了唉声叹气又能如何?
这一年王氏兄弟里应外合,着实大赚了一笔。
康熙二十二年,清军正式收复台湾,自此天下太平。次年,康熙爷第一次南巡,南巡途中济南是必经之路。
皇帝南巡,举国牵动,皇家气派总是要有的,在各地修建行宫是当务之急,在所有行宫中济南行宫规模最大,也最奢华。为了修建济南行宫,王金龙从内务府划拨了1200万两银子,这笔巨款分文未动,全部秘密封存到济南巡府王金虎的府宅。
王金虎随后拟下了一纸公文,他下令当地豪绅捐资出物,共同筹划修建行宫事宜。
济南是全国瓷器和粮食重要的交易中心,豪商巨贾不在少数,他们受制于王金虎,虽然嘴上颇有微词,行动上绝不敢怠慢,他们群情响应,出钱出力,不出两个月,一座富丽堂皇的行宫顺利完工。
康熙爷巡幸济南两日,其间王金虎携地方官员士庶陪同左右,他在皇帝面前左右逢源,好话说尽,极尽谄媚之能事,深得皇帝的喜欢,临行前康熙爷摘下身上的一枚玉佩赏赐于他,并挥毫泼墨,赐给他四个大字:泉城忠义。
送走了圣驾,王金虎在大明湖畔宴请各级官员和众多豪绅。当晚皓月当空、微风习习,王金虎心情大好,他论功行赏,着实给了官员和豪绅们不少好处,大家把酒言欢,皆大欢喜。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王金虎渐渐有些醉意,他开始胡言乱语,讲起了鬼怪狐仙的离奇故事,身边的官员们对此见怪不怪,大家说说笑笑,权当消遣。
济南知府包天浩和王金虎关系甚笃,他带着几分调侃,戏弄着王金虎,“巡抚大人,你的这些鬼怪传说讲了不下百遍,下官早已耳熟能详,可有别的传闻说来听听?”
王金虎喝得酩酊大醉,被包天浩如此一激,他反倒来了兴致,他挠挠头,磕磕巴巴地讲道:“要说传闻,我小时候听得多了,既然鬼怪狐仙你们都不感兴趣,那我再讲一个新鲜的给你们听听!”他又喝下了一杯,身体开始打晃,“在我小的时候,我的老家出了一个稀罕物,人们把它唤作如意鱼,谁要是得了如意鱼,可以升官发财,尽享荣耀,人人向往,求之不得,你们猜后来怎么着……”他拉着长腔,卖着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