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既然并不满意女儿的婚事,却为何又答应这门婚事呢?这里有多么无奈的苦衷,还得从莲枝上高中时说起。
每一代人都有属于他们的火热青春,而这青春烙下的印记或许一辈子都难以磨灭。
17岁的莲枝读高三,如一朵婷婷玉立的莲花一般美丽清新。
莲枝能读到高三,一路走来并不轻松。家庭的清苦,母亲的操劳一直是压在莲枝心头的一块石头。她也曾想过放弃,可每次看到母亲那坚定的,不容置疑的眼神,她又打消了放弃的念头,重新拾起书本埋头苦读。哥哥们结婚后,莲枝和母亲相依为命,在校的时间莲枝尽快地完成所有作业,回家后她就尽力帮助母亲干活,打猪草,割稻,插秧,洗衣,做饭……为了能减轻母亲的担子,莲枝总是提前起床帮母亲做好饭,到田里帮母亲干一会儿活再去学校,到校时上课铃刚刚响起。一个戴着眼镜的老头走进教室,扫视一下全班,同学们都端坐着,而扑嗤扑嗤赶到的莲枝正气喘吁吁地在书包里翻着语文课本。老头敲一下桌子,用他那特有的高吭洪亮的嗓门喊到:“刘莲枝,你起来背诵一下李白的《将进酒》。”全班的眼光齐刷刷地投向莲枝,莲枝在大家的注视下脸通红地站起来,小声背诵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老头又一敲桌子:“没吃饭呀,蚊子般的声音,背给谁听?站着!”莲枝不敢抬头,只感觉耳根发热。全班同学没有谁再看莲枝,都埋头看着书本,准备迎接老头点名抽查。而在这许多的人中,莲枝似乎能感受到一束热烈而关切的目光一直注视着自己,她悄悄把目光向前挪了一下,果然撞到那束关切的目光,她慌张地低下头,脸上像有万千蚂蚁在爬,而心又莫名地怦怦乱跳。老头又点了一个名字“李向华,你起来背!”那束目光的主人,一个清瘦而高挑的小伙子站了起来,他留着偏分头,头发微卷,眉峰俊朗,眼睛深遂。他用明亮而从容的嗓音熟练流利背诵着课文,老头听得频频点头,同学们都坐直了身体静静地听着。
放学的铃声敲响了,同学们都闹哄哄地走出教室回家。莲枝还在争分夺秒地做作业,她要在走之前把作业全部做完,回家好干活。下课、午休的时间里莲枝已做完了大半的作业,还剩下一小部分眼看就要做完了。莲枝在教室奋笔疾书,偌大个教室就只剩她一人了。终于她抬起头,总算把作业写完了,这下可以快快回家了。
莲枝急匆匆地收拾好书本,提着书包就往教室外冲。“哎哟!”在教室门口,莲枝一头撞到了一个人壮实的胸膛上,以至于她向后退了几步,疼得叫出了声。莲枝捂着额头,向上一看,李向华正一脸微笑地站在她面前。她被撞得疼了,没好气地说:“干嘛,没事挡道,快走开,我要回家了。”说这话时,她心里竟闪过一丝惬意,脸有点发热。李向华笑嘻嘻地赔着小心道歉说:“实在对不住了,撞疼你了吧!要不让我看看。”莲枝慌张地又向后退了一步:“你别动,有什么事快说吧!”李向华愉快地说:“莲枝,今天我要回咱村看我妈妈,我们正好一道回去。”莲枝没作声,李向华接着说:“我在这儿等你好一会儿了,你做作业我没敢叫你,等你做完了正想叫你,你却头也不抬向外冲,这不就撞疼了呗!”莲枝继续快步向前走,李向华也大步跟了上来,他们一起朝校外那条小路上走去。
李向华和莲枝同村,向华的爸爸是他所就读高中的物理老师,妈妈是农民,在村子里种着几亩地。平时向华和爸爸一起住校,有时间他则会回家看看妈妈,顺便带一些妈妈做的菜去学校。向华个子高,气宇不凡,又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那些女同学经常在背地里谈论他,把他当白马王子。他们班就有不少女同学经常借讨教学习,趁机接近向华,就是为了和他多说几句话。向华把这些都不放在眼里,也没入心。
可他偏偏对莲枝却很热情,动不动就去寻莲枝说几句话,而每次回村都要叫上莲枝一同走。这可把那些“痴心”的女同学疾妒得不行,她们对莲枝可是恨得牙痒痒的,却又无可奈何,无计可施,只在暗地里咒骂几句。
向华每次和莲枝一起回村,总是慢慢地走在后面,而莲枝则大步走在前面。向华不得不走一段就要小跑一段才追得上莲枝。莲枝也不怎么说话,向华则总是找一些话题来和莲枝说,莲枝也是有一句没一句地搭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