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月好奇问道:“师兄,很多人认识你?”
“方圆数百里,包括这座城镇,有哪个有人聚居之处没受过师父他老人家的恩惠?就算不认得我,也认得我们身上的道袍。”
正说话间,城门内马蹄声响起,出来一行二三十个鲜衣怒马的少年,男女皆有,都做劲装打扮,跨刀带弓,正谈笑风生。
似是看到骑着追光的清风,他们在对侧停了下来,多人指着追光交头接耳的小声讨论。明月如今听觉明锐,听到许多艳羡之词。而此刻追光也停了下来,昂首挺胸地好似不屑于朝对面瞥上一眼。
而身后的清风的身子挺的更直了。
明月心感好笑,却听见对侧一个少年先是吩咐一人回城里去,又催着一头不乏神骏的高头大马前来,在五步外,追光侧头一瞥,那骏马竟立马停了下来,两股战战不敢上前。
马背上那少年拍着马背笑骂了声,拱手对清风道:“多月不曾见过小仙师,老仙师可好?”
“劳烦陈公子记挂,师尊自然是极好的。”清风高冷回应。
那少年讪讪一笑,也不着恼,又拱手道:“今早还听家父念叨,说中秋将至,备了些许薄礼想送去仙观,奈何不得召唤不敢上山叨扰。小仙师若是有闲暇,可否在城里多留片刻,好将家父的孝敬心意带给老仙师?”
清风只稍点了点头,那少年似是喜上眉头,又作揖道谢,又说道:“陈某约了这群伙伴去郊猎野营,还请小仙师宽恕慢待之罪!”
便向清风揖手作别,又向明月拱了拱手,便掉转马头自去了。
追光也继续缓步进城。待离得远了,明月问道:“师兄,刚才那是?”
“一群自以为是的毛头小子。为头那个,祖孙三代都是奸商。”
毛头小子……师兄啊,你也好像才十五六岁吧?
明月暗笑不已。
过了城门,一片繁忙景象便在明月眼前展开:
青石板铺成的街道两旁,各类商铺鳞次栉比。绸布店、姜醋铺子、肉菜铺子、当铺、金银首饰铺子、成衣铺、饭庄酒楼等等依次排开,稍小的店有那小二靠在门边大声招徕生意,大的干脆在门口扎下漂亮的“彩门”,结彩灯挂市旗,比前世的霓虹招牌也不妨多让。
一路行来,穿过几条街巷,明月不住地观察周边的行人。天可怜见,这是他在这个世界八年来第一次见到超过四个人!
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带刀的武夫游侠,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坐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山民,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各色人等,无所不备,看的他目不暇接。
当然他不仅仅是看着,他迫切地想要知道这个世界的人和前世是否有所不同。就目前所观察,这些穿着古代服饰却用着简体字、操着口音和语法有些奇特但的的确确是熟悉的汉语的人,全都是黑头发黑眼睛,肤色不管偏黑还是白皙,都能算是黄皮肤。
他们就像是流落异世的同族,这里就像是在异世的华夏。
明月的心中又多了些安全感和希望。
同时这一路上他不停地询问清风,从街边小摊上物件到路上行人的服装发饰,从路上听到的只言片语到大商铺写在商旗上的文字。所有他认识的不认识的,前世见过的这世初见的,他都保持着初见的好奇,不停追问。
追光颇有灵性,知道自己的主人想让师弟尽情地排解这些年困在道观里所积累的孤独、不安和好奇。而且它熟门熟路,这一路上穿街过巷,路程着实绕了一大圈。等到明月问的口干舌燥,两人一兽恰好停在了一家挂着南北货物批发的大商铺门口。
清风刚将明月抱下兽背,商铺的掌柜已经迎了出来,在门口作揖道:“小仙师,可把您盼来了!呦,这位是?”
“我家小师弟,师尊首次允许他出门,带来到处转转。”
“原来是小仙童当面!先里面请嘞!”
早有小二接过清风带来的皮毛和山货进后院核算去了。
掌柜的请两人进了大堂落座,追光也跟了进来,趴在清风身旁。幸好这铺子大堂极为宽广,毫不拥挤。
那老掌柜显然对此见怪不怪,先安排人上了茶水,又对外打出了打烊的旗子,这才陪坐在下首,拱手道:“眼瞧着中秋到了,小仙师好些日子都没来,小的本来琢磨着明日早间带人把备好的节货送上山去,可巧您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