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呵!看来我的事,父亲没少给别人说!我在单位丢尽了人,他不帮我维护名声也就算了,还和别人一起埋汰我,这算是什么父亲!
我给福贵叔打了点钱——那是我当快递员第一个月的全部工资。我把这些钱全都寄给福贵叔,特意叮嘱他告诉父亲:“钱,我会寄,我会尽赡养他的义务,但其他的,他别再想多一句嘴。”
我对父亲的意见由来已久。
记事起,我就看见他和奶奶、姑姑们一起欺负母亲。
每天早上,母亲第一个起床,收拾屋子、做早饭,喂猪喂鸡;吃饭时,别人坐在桌前,她一个人端着碗坐在灶间吃;晚上,别人都躺下了,她还要继续忙活,叠衣裳,补袜子,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
如果只这样也就罢了,可奶奶还总折腾母亲。
我亲眼见过,因为一件小事,可能就是回笼的鸡少了一只,或者把哪个姑姑的衣服染了色,奶奶就对着母亲张口便骂。
母亲给姑姑道歉,对方不屑一顾。这种态度和她有求于母亲时,撒娇卖痴的样子判若两人,看着着实叫人心寒。
而父亲呢,只要奶奶或姑姑们一告状,他就会把母亲拖进屋里,然后就会从屋内传出巴掌声、棍子打人声,和母亲的哭声。
母亲的哭声和别人不一样。
隔壁的女人,丈夫的手还没挨着她身,她就一屁股坐在地上,两只手拍着大腿,拉长嗓子嚎;公婆的骂刚起个头,她就撞墙、撞门板、作势跳井,弄得鸡飞狗跳。
母亲不一样,她只要能忍住,就绝不出声。她一出声,肯定是父亲打得太重,受不了。
小时候,我不懂事,小朋友说:“嗷嗷,谁谁他妈又挨打喽!”
那时候我觉得很丢人,也觉得她窝囊。
“你咋不反抗?”我质问她。
她摸一下我的头,别过脸,摇头。
后来我才知道,母亲不是不想反抗,不敢反抗,她是报恩。
母亲不是本地人。
我外婆智力有问题,当初不小心被人拐走,外公就带着母亲一路追到这里。外婆辗转被过了几道手,踪迹全无,外公劳累,加上打击,就一病不起。
可怜母亲,未成年,无依无靠,既回不了家,也不知道向前该往哪儿走。就在这时候,爷爷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他帮着母亲安葬了外公。而帮忙的唯一条件就是要母亲给他儿子当老婆。
那个时候,娶个媳妇再精打细算总得花二三千,而安葬一个外乡人,除了请乡党欠人情,不足一千便能搞定。这是个划算的买卖。
母亲以此为大恩。她说:“如果不是你爷爷帮忙,你外公就安葬不了,我的前程也吉凶未知,留在这里,为你父亲生儿育女,做牛做马,权就当还债了。”
我十岁时,母亲和奶奶发生争执。那是她唯一一次和奶奶争执,也是最后一次。
我记得那是清明节前,母亲惦记给外公烧纸,向奶奶要钱,以前这种事,奶奶都痛快给,那次不知道咋了,她不想给,或许不是不想给,就是气不顺。她不知道被谁惹着了,就在母亲身上撒气。
她扬着票子对母亲说:“我有钱,可就是不给你!要不是你个扫把星进门,我家不会这么倒霉!全村都砌了新房子,我家还是穷日子!
我现在真后悔,当时就该劝老头别管你爹,就该让他死到荒郊野地去,活该他,娶个傻媳妇,傻媳妇跟人跑了,又生你个赔钱货,肯定是祖上没积德!”
母亲听完扑了上去,她抓住奶奶的胳膊边哭边喊:“不许你这么说我爹!不许你这么说我爹!”
那是我第一次见她发火。
现在我想,她应该是实在忍不了了,不知道这种生活什么时候才能熬出头。她本想等我长大在反抗的,可是,她等不及了。
当时父亲一个健步窜过来,左手一抡,母亲就顺着墙滑下去。她脑袋撞在墙上预备挂包谷的钉子上,正中太阳穴。
我记得,母亲最后一眼看的人是我,或者说看着我所在的方向,她嘴角那个微笑,现在我都忘不了。
父亲是杀人犯!他杀了母亲!我像一颗子弹往街上冲,奶奶大声呵斥父亲:“快抓住他!”
母亲走后三年,奶奶去世。临死前,她像以前一样威胁我:“你——不能——胡说啊——你妈——她——是自己——没福气——就——那命——你——要是——胡说——我就——在那边继续——折磨——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