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部应该是6处创口,有两处创口连在一起了。”我看了一眼死者的腹部,李筝把外露的肠塞回腹腔后,有一处看起来特别宽的创口,那并不是平直的创口,而是有一定的成角,这说明并非一次形成。
“这是有什么深仇大恨啊!”王猛感慨道:“太残忍了,仅次于当年那个捅了60多刀的。”
创口形态是推断致伤工具的主要依据,不但可以分析致伤工具的宽窄、厚薄、长短、锋利程度,还能推断单刃和双刃等特征。
将死者的血衣与死者体表创口进行比对,创口位置和形态都能一一对应,这说明死者当时穿着衣服被捅刺,所以衣服上形成了和体表对应的创口。
“死者双手有多处锐器伤,形态不规则,具备生前伤特点,应该是抵抗伤。”我把比例尺递给李筝,对每一处创口进行测量拍照。
李筝解开死者腕部的毛巾,死者双腕部各有几条平行的创痕和一些皮下出血。创口出血并不多,我们推测那是死后伤。
双腕部皮下出血是生前伤,联想到死者的体位,双手被绑于背后,死者生前应该有被控制过程。
“死者尸僵很强啊!”我感慨道:“这说明尸体在死后短时间内也就是尸僵形成前就被装进了行李箱。”
“尸僵很强,还说明死亡时间不短也不长,应该在12~24小时之间。”李筝抿着嘴,煞有介事。
尸僵是早期尸体现象之一,人死亡后一段时间,肌肉逐渐变得强硬僵直,轻度收缩,而使各关节固定变得僵硬。尸僵在死后10分钟至7小时开始出现,经过24—48小时或更长时间开始缓解,3—7天完全缓解。尸僵是判断是否死亡、推断死亡时间的一个依据,但它的出现、消失和强度,受温度、肌肉发达程度和死因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李筝忽然皱紧了眉头,“不对,怎么两侧都有尸斑?”
我略一思索,“这是死后发生了体位变化。”
如果在尸斑坠积期翻动尸体,就会在新的部位产生尸斑,而原来的尸斑会变浅甚至消失。
李筝恍然大悟,“这说明死后大约6到8小时,有人翻动了尸体!”
“差不多。假如再早些,原来的尸斑就会消失;假如再晚些,尸斑就不会发生转移。”我点了点头。
但我心中闪过一丝疑虑,因为尸体两侧的尸斑都已经完全固定,理论上大概需要24~36小时,貌似和尸僵的征象有些矛盾,但我立刻想到影响尸斑的因素也有很多,比如失血或疾病,也就释然了。毕竟死亡时间的推断需要综合分析。
尸表检验完毕,李筝表情凝重,“凶手太狠了,这是把所有杀人方法都用上了啊。”我想了想说:“这次解剖我主刀。”
我用手术刀迅速给死者理了发。很多时候,头发会遮挡视线,影响对头皮的观察,理发后就可以清晰看到头皮的情况。给死者理发其实也算是法医的基本功,当然,我们手艺单一,只会理光头。
如果明确没有头部损伤的话,我们一般不会给死者理发,毕竟要尊重每一位死者,要考虑到美观因素和家属的感受。
死者顶部和枕部有多处皮下出血,呈长条状,这算是一种比较有特点的损伤。头皮损伤往往能反映出致伤工具的特点,条状损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损伤,这说明致伤工具具有条状接触面。
切开死者头皮后,死者的头皮下有大面积出血,说明死者头部遭受了多次打击。
伴随着刺耳的电锯声,颅骨被打开了。我发现死者的颅骨比较薄。人的颅骨厚度和硬度差异很大,有的人颅骨像一层硬纸,有的人又非常厚。
尽管颅骨很薄,但死者的颅骨完好无损,只是蛛网膜下腔有少量出血,脑组织没问题,延髓和脑干也没有损伤。
“颅脑损伤很轻微,不是致命伤。”
既然致命伤不在头部,那就重点看颈部和胸腹部。
颈部的损伤比较表浅,但是颈部有勒痕,说不定会存在窒息的情况。
按照解剖流程,一般会把颈部解剖放在最后。因为颈部血管比较密集,先解剖头部和胸腹部,可以使颈部的血液流向两端,在解剖颈部时会比较便于观察。
于是我们先对死者的胸腹部进行解剖,死者胸腹部有许多锐器伤,而且死者面部及肢体苍白,这是明显的失血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