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书帮他放回宿舍,木子收拾了东西跟爸妈回了家。下午一点多古越打电话问木子在哪,木子说在家,电话那头半天没有回声,不知道古越是不是也跟木子一样,在后悔着没有好好道别。
古越一句一句地看到书上木子的留言,感受着她当时的心情,第一次觉得自己玩游戏是一件多么错误的事情,说好的陪她一起上最后一节课,他却食言了。
高三开学,古越经常跟木子打电话,鼓励她好好学习上课认真听讲,别老走神儿。
木子偶尔也跟古越打电话,让他多学点英语,别老看理科,万一英语考不好了呢。
再往后,两个人学习越来越紧张,电话更少了。
最后的最后,木子再也没有等来古越的电话。
木子不知道为什么会断了联系,电话为什么打不通,胡思乱想了很多种可能性。
古越不能联系木子也很着急,他想告诉她因为他上自习看学习视频手机被老师收走了想让她不要担心,想告诉她高三很难但他会一直陪着她度过,想告诉她他在慢慢学习英语了而且考试已经比之前好多了,他觉得木子听到这些一定会很开心。
其实木子做梦都想不到,她在古越书上写的那些话对古越来说有多重要,每次不想学英语的时候就会看一遍那些话,刷题累的时候也会读一遍那些话,因为是铅笔写的,古越生怕磨没了,每一句都小心翼翼的保存着,有好多人看到古越书上的这些话都会问他是谁写的,可是每一次古越都是笑着沉默不语。因为他想守着一个女孩对他的这份天真的依赖,他很喜欢。
高考结束,有种彻底解放的感觉。此时的木子也早已习惯了失去古越,尽管没有古越陪伴木子也很开心,因为是他给了木子足够的勇气去面对高三,面对高考,这已经是老天爷给她的最大的恩赐了,她明白天使不可能一直陪着她,但是她相信古越一直都在,因为她内心深处早已刻下了那个人的名字。
暑假期间,木子跟同学一起去做暑假工了,突然有一天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号码打过来,木子看了楞了半天,接通后的那边说:“路痴,好久不见,对不起,让你久等了……………………”
篇二:地下室虐女刑警队长 女刑警被蹂躏第二部 女刑警队长续写唐震
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有这样的小确幸:有那样一位老朋友,年少时相处时间不长,但依然认为是闺蜜。从年少到中年,小女孩已为人母,老朋友已失去联系,但不管现在她是富有或是贫穷,优雅抑或老态,你就是知道,如果你们再见面,一定会有说不完的话,一如年少时那样欢快!
初一的时候,一位漂亮的姑娘转学到我们班里,她的笑声爽朗,眯起的眼睛和上扬的嘴角形成相反的弧度,同学们都说她的深眼窝和高鼻梁很像少数民族。她的父母在新疆工作,所以她很小时就跟父母去了新疆,现在有事情才回到河南。因为新疆有很多少数民族,所以她可以区分很多不同民族的特点,从未出过远门的我对此感觉非常新奇。她活泼,我安静,她爱讲,我爱听,两个性格相反的小女孩却总有聊不完的话。她纠正我说,她像维族姑娘,因为维族姑娘最漂亮。
初一期末,我们要好的几个朋友商量,要为这个年龄的我们留下一些记忆。于是在周五放学回家前,我们相约去照相馆,叽叽喳喳的跑过去,手忙脚乱的整理下衣服,梳理下发型,再排排队,留下了人生中珍贵的一张合影。那时候简单的兴奋感觉,到现在还记忆犹新。我个矮站在前排,她个高站在后排,不曾想,一年的时间,她就又要去新疆了。
那时主要的通讯工具就是写信,虽然每周的零花钱并不多,但买邮票的钱却总觉得花的很值得。想要写的内容太多,而超过3页纸的信就需要再贴一张邮票,所以每次写信总要好好构思,甚至还会打个草稿,只是为了“用最少的字传达最多的信息”。如果想放一个小小编织绳或是小折纸,那就只好多贴一张邮票了。
想是因为写信,才好好的锻炼了我的书写能力,特别是归纳总结,简化内容的水平。那时的小手工也成为了我们鲜有的经历,因为现在极少有那样的兴致和耐心了。一封信寄到新疆需要很久的时间,而回信又需要很久,所以一次分享对话的周期很长,远远比不上现在的电话、语音、文字各种即时通讯工具。不过现在回忆起来,恰是因为这样,才多了一种期待的快乐。
她有亲戚偶尔回来,她会托人给我带些新疆的葡萄干等特产,每次收到这些外地的零食,分享给小伙伴的时候,会有一种幸福和自豪感。后来,我家终于有了第一部电话,但那时的话费比较贵,所以我们偶尔打电话,也不敢多讲,但是远方的那个好朋友,给那时的自己带去了不一样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