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在这个急躁、物欲的社会所受的诱惑太多,所以,媒体或现实中见到年轻美丽的女子能够自食其力,自力更生,靠自己一双手养活自己和家人时,我往往都要对她们奉献自己最大的敬意。她们能够拒绝诱惑,懂得自尊、自爱、自强,这才是这个时代的新女性。所以我们要给这样的女孩子更多的鼓励和支持,我是这么想的,也将尽力这么去做。一百元的按摩棒也许不便宜,但如果社会都能够给予她们支持和鼓励,是不是就可以一定程度地纠正不良风气?
前年也曾有两个年轻的女孩来办公室兜售皮鞋油。普通鞋油超市也就几块钱,两个女孩说她们的鞋油是新产品,质量特佳,并附有国家证书。三十元三瓶,我买了三瓶,一点价也没还。同事也笑我傻,同情心泛滥,又上当受骗。我也只是一笑了之,我不傻,我也真的不差这个小钱,但女孩们需要的是对她们付出劳力,得到回报的肯定。也许你这么一个小小的支持,能让她们更加坚定凭自己的能力和劳力养活自己及家人的决心。所以做这样的傻事我从来不后悔,以后遇到这样的女孩,我仍然会给她们点赞,并继续犯傻。
篇二:别拿按摩棒撑小雪了 裙子底下塞按摩棒上学小说 按摩棒塞好晚上我要检查
70岁的孔老太一生最引以为豪的是,她培养了两名大学生。大儿子仲冠毕业于北大,二儿子仲亚毕业于复旦大学。一个家庭出了两位名牌大学生,这在上世纪80年代的农村可是一件非常风光的事情,就算是在县里,这种事情也是经常被人提起,为人所称道的。
两个儿子毕业以后留在大城市工作,很快结婚生子,组建了幸福美满的家庭。儿子们孝顺,接孔老太夫妇到大城市里居住。那时候孔老太还年轻,可是去过大城市里一两次,孔老太就不再愿意进城去住了,用她的话说,城里的讲究太多,哪有乡下住得自在?农村人还是呆在乡下更舒坦。
其实,孔老太有三个儿子,还有一个小儿子名叫仲季。这孩子打小体弱多病,没少让孔老太老两口操心。仲季读书也赶不上他的两位哥哥,高中没毕业就辍学回家务农了。邓公南巡以后,打工潮遍袭神州大地。眼瞅着地里生不出几个钱来,仲季和湾里的其他许多青年一样,撂下锄头,开始外出打工。与其他小青年不同的是,仲季在城里毕竟有两个哥哥,他们都是值得信赖和倚靠的。两位哥哥总是尽其所能设法给仲季介绍一份待遇不错而又相对轻松的工作。
那时候孔老太没少教育她的两个呆在城里的儿子,从前是写信,后来是打电话。无论是在信上还是在电话里,孔老太总是苦口婆心语重心长地说,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你们与仲季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兄弟如手足,血脉相亲呢!现在仲季混得差点,你们可不能不管呀。其实孔老太还是多虑了,两位受过高等教育的儿子,明事理,识大体,就算孔老太不开口,他们也会毫无条件地给小弟以帮衬。
然而仲季从小娇生惯养长大,做事情拈轻怕重,大哥二哥先后给他找了份还算体面的工作,无奈他都干不好。因为懒散,没有责任心,他终归被老板炒了鱿鱼。面对这种情况,孔老太唉声叹气,虽然恨铁不成钢,可终究也毫无办法。在外面灰头土脸地回来,仲季再也没了外出打工的念想,守在父母腋下,靠着几亩薄田,勉强度日。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仲季二十七八了,还没说上媳妇,这又成了孔老太的心病。孔老太没少托媒人给儿子提亲,可就是成不了姻缘。媒人一提到李家老三,十里八乡知根知底的乡亲没有不摇头的。想来仲季的两位哥哥在乡亲的耳朵里,实在是树大招风太有名了,连着仲季的不成器,也声名远播,谁家的姑娘愿意嫁给他呢?
但是事情也不是绝对的,30岁那年,仲季还是迎来了好姻缘。孔老太逢人就说,真是菩萨保佑呢,我一心向佛,观世音菩萨怎么忍心让我们家仲季打一辈子光棍呢?通过媒人牵线,邻县一个叫小雪的姑娘进入李家人的视线。媒人将仲季家的情况一说,那姑娘便爽快地答应了这门亲事。小雪是个苦命的姑娘,父母早逝,她一直跟着哥嫂生活。哥哥待她不错,但嫂嫂待她却很刻薄,整天颐指气使地使唤小雪做这做那,稍有差池便指桑骂槐地骂个不休。不是怨小雪活干少了,就是嫌小雪饭吃多了,横挑鼻子,竖挑眼。哥哥虽然心疼妹子,可终究拿不了主意,当不了媳妇的家。这一日,赶巧媒人送来5万元钱的彩礼钱。哥哥正在犹豫,嫂嫂见了,眉开眼笑,高兴得合不拢嘴,忙不迭地就将亲事应允下来。哥哥忐忑不安地将定亲的事儿同小雪说了。小雪说,父母不在,长兄为大,婚姻大事我听哥嫂的!哥哥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只怕这桩婚姻要委屈了妹子!小雪说,这是我的命,我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