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米全家除夕夜凉菜围桌后,开始守岁,聆听新年的钟声,迎接2020年的到来。大年初一吃顿细细长流水,中午水盆羊肉助兴,到了晚上,在炮竹声声中,磕着瓜子,悠闲地看起了文艺节目。
在农村,可以烟花炮竹,感受新年的气息,现在的城里是噤若寒蝉,想鸟鸣鹊起,必须要付出代价,500——5000元不等的罚款。
农村的你,晚上可欣赏到绽放的烟花,在漆黑的夜里,仿佛一朵朵盛开的格桑花,短暂美丽,却幸福长存。
初二,还没踏出家门半步,就收到封村的消息,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必须人人呆家自保,幸好年货备足,打算待客的绸缪。
今年,公婆住一米家,本打算七大姑八大姨的招待,不容含糊,旗花面和凉热菜的排场,忙到客走茶凉。
今年出乎意料的安静,还没开始,就已结束。2020是庚子年,不是兵荒马乱,就是天灾人祸,应验了预言。
呆家最安全,也是对国家做贡献,让疲惫的身躯,得以全面放松,何乐而不为。
每天变着花样的好吃好喝,餐桌上的四菜一汤,只剩下一碟菜的供应时,大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元宵节都快乐不起来,没蔬菜,没活动,大家每天必须呆家,弹尽粮绝,日子终于不好过,无聊,郁闷,感觉被软禁了起来,为了生命安全,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为了不分昼夜奋战在武汉的医生护士们的付出,唯有继续坚持下去。
为了生存,全副武装的快递员派送蔬菜,装好一袋袋,村民根据自己喜好选择。
时间长了,买来的毕竟贵,大家开始挖荠菜,包饺子,下面条,一天两天……,广阔无垠的滩地居然挖没了。
疫情还没结束,农村人可以在田野透透气,小城镇的人就只能坐井观天。
娟子放假回到家,和孩子们互动,老良被冷落一边。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知不觉中,你说话我接茬,冷战结束了,家又恢复如初,热闹,温暖。
娟子每天细吹细打,迎合家人口味,把预存的年货,一点一点消灭。
终于不用早出晚归,呆家舒服的日子,一月有余,心慌和焦虑慢慢爬上娟子的心头。
2月26号,老板娘工作群邀请语音聊天,一米刚吃完晚饭,可以复工了,有点小兴奋,也有点大担忧。
虽然复工的小城镇,一例确诊病人康复,再没有零增长,也不意味着零风险,陆续复工走动的人流复杂。
接到通知后,一米离开家,踏上返工地。
刚下车,小区有关人员就吆喝着,“扫码,扫码。”一米来自农村,出入没这么严格,脱口一句,“还要扫码?”被门内坐在桌前的两工作人员挡住了。
“我刚刚从家里来,老板让复工。”一米心想着,也许是例行检查,待会取上工服就可以上班去了。
“你家在哪?”一番问话才知必须出示出入证,一米只好回头去上班。
社保措施严密,出入必须戴口罩,扫码,出入证,量体温,一样都不能落下。
非常时期必须特殊对待,谨慎点最好。一米下班后,来到对面社区办事处。
大家都戴着口罩,把自己遮的严严实实,排着两条长长的队,等候工作人员一一办理入住证,还有出入证。
一米开始不清楚状况,选择人少的排队等候。一位不认识的女人喊了一句,“站了半天,这是重点区域划分啊。”
一米这才猫腰看到,自己站队的桌子前写着,“非重点区域划分”,幸好,鬼使神差的又挪了地。
入住证和出入证是针对外来人员,一米两次被阻挠也在情理之中,午后3:00才顺利走进小区的大门。
小区布局依旧,大家都自觉戴起口罩,没有扎堆聊天,出入都是急匆匆,彼此保持距离,人人自珍自爱,从我做起。
疫情当前,没有不爱惜生命的现象,堂食一桌三人,违反者以关门大吉处置。
在家呆了整整33天,终于可以透口气,平时最不爱戴口罩的习惯,上班期间必须养成,除过吃饭一小会,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闲来无事,话题转移到娟子身上,“和老良和好了吧。”
“你们不是喜欢冷战嘛,谁先开的口。”大家都很好奇。
娟子笑容满面,如阳光般灿烂,“放假头几天,谁也不理谁,后来和孩子们在家一起聊着聊着就搭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