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未在提及,只是临走说要是遇到她的儿女,代他说句对不住了。
三爷爷去了县城了后极少提及以前,只是有时看到给楼盘做上演的锣鼓队表演时,会深深地望一眼;
也在业余买了台电视机后,喜欢上了《三国演义》和毛阿敏演唱的那首《历史的天空》。
也在逢年过节的见面里,学着里面的曲调在我们这些晚辈前唱起,并念着歌词里的敢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
转眼三爷爷唱着《历史的天空》到了近花甲之年,堂哥姐和我也陆续踏入了社会工作,而当初被禁的鼓手班子也慢慢随着时间的推移复苏起来;
三爷爷看到鼓手班子的复苏,相关部门也不再一刀切,曾经的那份心又萌芽,最终我们也没能劝住他。
三爷爷的重新入行,让这个行业里的一些新人和老人都有些意外,而他推掉了唾手可得的班主位置,但他提议见到的所有同行,不要再为钱弄那些较劲与脱衣舞之类的事。
实在有害人世,有害后生,有愧祖宗。
也许是缘分未尽,他也在走乡串村里来到遇到那位当初要与他见面的长辈,两个人在偶然的对话里意识到了彼此的身份,他们没想到还会在穿越了多个年头后,还会相见。
三爷爷后来才知道他的事传到了她那里后,儿女都拦着不许她再联系,但她也再未找人家,一个人起早贪黑把儿女养育成人。
三爷爷回去后,就和我的爷爷奶奶说起了此事,奶奶和爷爷愧疚着说之所以在你回家前后只字不提,是觉得当初人家传话不再谈这个事,也是不想让你再伤心。
三爷爷听完,最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想把多年的事,给完成。
带着曾经的执念,三爷爷历经一番,终于当年的两个人走到了一起。
随着时间流淌,爷爷奶奶相继去世,那位晚年嫁给他的奶奶,也患脑梗成了衣食住行都需要人伺候的老人。
面对三奶奶的病情,医生和其儿女也没有特效的办法,只能在尽最大可能治疗后,在家慢慢静养。
时光层叠到了19年的冬,我的孩子也上了幼儿园,三奶奶也在三爷爷的相伴下走过病后第4个年头;
她也从曾经的谁也不认识,到如记起和认识儿女和三爷爷,以及常去她那看望下的亲友乡邻。
只是面对儿女提过许多次,搬去他们城里的家时,她就有些不高兴,摇头不去。
儿女无奈,只好在一次次看望里塞给三爷爷一些钱,三爷爷也是尽量少拿,觉得他们在城里也是一家子要花钱。
鉴于三奶奶的实际情况,三爷爷也因此推却了鼓手班子的大部分活,只是遇到活接在离家不远处才偶尔去几次,直至与老伙计再次告别。
这次彻底告别后,他会不时给三奶奶放那首毛阿敏的《历史的天空》,也会在她身边温柔的哼唱着聚散皆是缘哪,离合总关情啊、、、、、、、、、、、、、、
也还会在跟我们的面前重复着那句话————敢担生前事,何计身后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