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周扒皮的故事 周扒皮是个好人

时间:2017-12-30 11:00:57 编辑:环宇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暴风骤雨很快席卷了周家,“数不清的脚踏进院子,翻箱倒柜挖地刨坑,然后把筛糠样的地主老财父子婆娘揪斗到街上戴高帽挂铁牌,鞭棍啐骂一浪高过一浪。太姥爷的几个孩子扶着破碎的窗棂惊恐万状。亲朋们早就鸟兽散或作壁上观或劈天跺地划开界线。”孟令骞根据自己的寻访复原了当时的情景。

  一个自称给高家放过猪的小孩,多年后回忆,“周春富让人民政府召开公审大会给枪毙了!那天我们家乡人山人海地去看,尤其是老人们都非常高兴。”

  1947年12月的某天,黄店屯的男女老少都被通知去村小学。“周春富被拎过来,贫下中农代表们控诉完毕之后,上去围攻,打啊踢啊。”周家长工阎振明至今还记得当年的场景。

  “你踢了吗?”阎振明一楞,沉默了两秒钟,脸扭向一旁,苦笑着说:“谁敢不踢啊,阶级斗争,阶级一划分那就是敌人。你不踢,不表态,就说明阶级立场有问题。”

  1947的暴风骤雨,做为个体的人是很难表达自我的,唯一允许做的是随大流,谈不上泯灭良知,但求自保。但是这种忆苦思甜式的批斗方式一直持续到20年后的文革中。

  文革中,当年求自保的周家长工们开始怀念周春富的好。

  文革中,时任革委会主任的孔庆祥找到曾在周家当过长工的孔兆明,要他上台讲讲周春富的问题,对贫下中农进行再教育。他是当年周家4个长工里年龄最小的一个。

  孔兆明上台开始讲周春富如何剥削长工,讲着讲着不自主地说起,老周家伙食不错,“我们吃的是啥?吃的都是饼子,苞米粥,还有豆腐,比现在还要好。”干部们一听,急了,赶快拉他下来。

  曾在周家打过短工的孔宪德说,“农忙的时候,就去帮忙,好吃好喝不说,你还得给我工钱,不给工钱谁给他干?一天的工钱还能买十斤米呢。你不好好待我,我就不给你干。”而孔宪德的哥哥孔宪丞在周家做过多年的长工,“一年挣8石粮食,养活全家。”老长工王义帧则说:“都说老头狠,那是对儿女狠,对伙计还行。没说过我什么,我单薄,但会干。老头说,会使锄,能扛粮就行。”

  “我经常听父辈们回忆,唉,人家周家有那么坏吗?但那个时候谁敢说他好?”1947年,赵桂春出生于黄店屯附近的黄堡屯。61年后,她坐在大连图书馆看书,反思以前的事儿:“在暴力面前没有人道,在血面前谁不恐惧?”

  3.“周扒皮”的诞生

  周春富被批斗致死后的第三年,那个自称在周家放过猪的小孩在部队里开始”画“书。他叫高玉宝,也是闯关东的黄县人,就住在黄店屯旁边的孙家屯。只读过一个月的书,认不得几个字,写书对他来说就是天方夜谭。但是,在部队里普遍文盲的情况下,这个热爱学习的战士被当作了扫盲典型。”文盲作家“应运而生,然而他画的书是不可能出版的,总政治部找到了当时<解放军文艺>副总编荒草负责为其修改。荒草觉得根本没有修改的可能性,于是代笔写了前十三章,书名根据罗荣桓的指示就叫《高玉宝》。

  1951年年底,署名为“荒草”的作者在《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文艺》报道了文盲战士高玉宝刻苦学文化和写书的事迹,《解放军文艺》还陆续刊出了高玉宝小说的部分章节,《我要读书》和《半夜鸡叫》即是其中两篇。全国的报刊杂志纷纷转载,高玉宝很快被塑造成脱盲典范,一名热情讴歌新社会的著名工农兵作家、文艺战士。

  高玉宝火了,小说里的人物却是用的真名真姓。第九章里半夜学鸡叫的周春富在死去几年后,又成了全国各地唾弃的典型,他的后人们再一次成了学校里、村子里街谈巷议的坏分子,他们是周扒皮的后人,他们被人称为”地主羔子“。

  不敢想象,他们的后人经历过什么样的屈辱遭遇,他们活着比死都难。

  黄店屯村的孔庆祥回忆,“有一年我在到黑龙江的火车上,正好遇见高玉宝,我问,大舅,有半夜鸡叫这回事吗?他没吭声,说是这是文学创作的艺术性问题。然后又说,咱们这儿没有,不代表全国其他地方就没有。

标题回顾:真实周扒皮的故事 周扒皮是个好人
Copyright 2012-2029 www.huanyunews.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2693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