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简介 苏秦人物形象分析

时间:2018-02-06 11:30:35 编辑:环宇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初访咸阳,梦断伤心之城

  公元前337年,苏秦第一次出游,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他将目标锁定在秦国,试图用连横之计游说秦王,劝他以武力统一全国。但是秦王以羽翼未丰、时机尚不成熟拒绝了。后来,苏秦又将相关建议写成奏章,连续上疏十次,但都没有成功。秦都咸阳第一次向苏秦展示了生活的严峻与残酷。彼时的苏秦,已经衣衫褴褛、资财耗尽,而理想似乎仍遥不可及。无奈之下,他只好返回家乡洛阳。苏秦的家人并没有给这个失意之人温暖、鼓励,反倒冷眼相加(“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妻不下紝,嫂不下堂”)。不过,苏秦并未气馁,反而知耻而后勇。他取出师傅鬼谷子送他的《阴符》昼夜攻读,详加揣摩。读书时,苏秦还预备了一把锥子——稍有困倦,便往大腿上刺,强迫自己清醒,以便可以继续读书。如此坚持了一年,苏秦学识大进,为以后以合纵之计游说诸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苏秦发奋苦读的故事,也留下了“悬梁刺股”的典故,激励了后世无数读书人。

  奔波六城,攀向人生峰顶(蓟、邯郸、新郑、大梁、临淄、郢)

  公元前334年,苦等一年之后,苏秦终于见到燕文侯。见面之后,苏秦先是概述了一番燕国的国情,接着说道,“燕国物产富饶,又无战争蹂躏,可称天府之国。但是,燕国与秦交好的策略,却是下策,只怕今后难保平安。秦国远在千里之外,很难对燕构成实质性的威胁(或帮助);而赵国却近在百里之内,一旦攻燕,不出十日,数十万大军便可兵临城下。到时候,秦国虽然强大,也不来及营救燕国。所以,大王与赵国交好才是上策,可保燕无兵革之灾”。燕王听到苏秦这番陈述,很以为然,当即决定资助他财物到赵国游说。

  燕国国都蓟是苏秦的福地。这一年也成为苏秦最忙碌的一年。此后,他马不停蹄地奔波于蓟、邯郸、新郑、大梁、临淄、郢(燕、赵、韩、魏、齐、楚的国都)之间,以合纵之计游说各位国君。

  苏秦的第一要务是为燕国的国家安全与赵缔结友好邦交。但是到了邯郸之后,他的作为却远未止于此,而是开始着手做一件影响天下、波及后世的大事。这件大事便是鼓动六国合纵御秦。苏秦和赵王的谈话是从燕以外说起的。苏秦首先强调了外交策略的重要性,把外交上升到“安民之本”的高度;接着分析天下形势,指出自魏国衰败之后,必将出现齐、秦两大国对峙的局面,而赵国无论与其中任何一国交好都将面临另一国的威胁。之后特别谈到秦对山东诸国尤其是对三晋的威胁——秦作为新兴大国,对兼并东方的欲望是强烈的。这一点,三晋因为地理缘故首当其冲,并且已经深受其害。苏秦接着点明赵国与韩、魏联盟的意义。在对比各国与秦的实力之后,苏秦指出,如果联合,各国联盟在土地、兵力、钱财方面都占有绝对的优势,一定可以大破秦国;连衡秦国则势必使国家陷入更深的困境。最后,苏秦明确地提出合纵山东六国的计划。赵王听完之后,甚为触动,表态赞赏,给予苏秦更多的资助,让他继续他的游说之旅,合纵制秦。

  苏秦很快到了韩国和魏国阐述自己的战略,主要是通过激将法刺激两国的国王,认为他们屈服于秦是既危险又羞耻的事情。一段时间以来,韩、魏开始大受秦的侵略之苦,当然不愿意继续忍受下去,此时已有燕、赵发起支持苏秦的计划,两国君主都很快决定加入进来。

  接着,苏秦来到齐国。他见到齐王之后,先是夸赞齐国的富强,接着强调说,以齐国之强,应当号令天下,又怎么能对秦的开疆拓土听之任之?这正点中了齐国的心病。齐国因为自己富强的缘故,对别国领土资源确没有秦国那么大的野心。不过,齐国也并非是无所作为,攻破魏国之后,它已经成为山东各国的实际盟主。只是齐国更关注现有局面的平衡罢了。如今,秦国加入竞争,势必影响既得利益,齐国当然不愿意看到这个变化。于是齐王也批准了合纵的计划,后来还派兵驻扎在韩、魏两国,一同遏制秦国的势力东拓。

标题回顾:苏秦简介 苏秦人物形象分析
Copyright 2012-2029 www.huanyunews.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2693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