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曾瓜分世界,为何独有中国以所受的侵略为国耻?

时间:2020-07-07 11:51:24 编辑:环宇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为日本和中国以后的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石,决定了两国的未来。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一直是“脱中入西”的日本,而洋务运动之后的中国也一直是“中体西用”的中国。

  目前,日本是为美国马首是瞻的西方小马仔,而中国却正在与美国正在针锋相对,激烈地进行着贸易战。

  尽管甲午之后,中国也一度崇尚日本的“脱儒入欧”,但是,中国最终决绝了“入欧”,而是选择了“入马(马克思主义)”。但是,在执行马克思主义时,更强调的是“理论联系实际”,以中国实际为本、为主。

  那么中国“实际”是什么?最根本的就是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儒家,实质上也就是洋务运动时期所说的“中学为体”的“中学”。因此,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包括被称之为“奇迹”的中国经济崛起的过程,就是一个“中体西用”过程。

  为什么说,唯独中国以所遭遇的西方入侵为国耻,其根源是因为在人类文明中,唯有中国拥有真正独立的文化,唯有中国拥有文化主体性,拥有独立的“文化格”。西方列强的入侵,导致中国的文化主体性被破坏,文华格被破坏。

  也就书说,中国因西方入侵所产生的耻辱感,不是基于利益受损,而是基于文化受损。

  中国之外也遭遇西方入侵的国家,之所以产生中国式的耻辱感,原因在于他们没有文化主体性,没有独立的文化格,因此,他们感觉不到西方入侵多带来的文化损害,非但如此,他们认为入侵给他们带来了更先进的文化,反而以此为荣,印度、日本都是这样。

  印度、日本对西方入侵,只能感受到经济损害,利益损害。在文化上他们认为是得到了福利。而且他们还认为,西方入侵所带来的文化福利超越利益损害。因此他们不以遭遇西方入侵为耻,反以为荣。

  因此,中国因西方入侵而产生的耻辱,从根本上来说,并非利益受损害而产生,而是文化受损害,或者直接将西入侵看成文化伤害,是文化上的耻辱感。

  文化耻辱感是因文化主体性、独立的文化格而产生。至少在2500多年的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拥有了明确的文化主体、文化格,同时也拥有了明确的文化荣辱感。这就是“夷夏之辩”、“夷夏之防”

  孔子说:“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孟子说:“吾闻用夏变夷,未闻用夷变夏”。孔子极力赞扬管子,正是因为他辅佐齐桓公抗击外来蛮夷文化对中国的入侵:“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此后中国也对抗击外来蛮夷入侵的英雄们给与赞扬和讴歌,入汉代之苏武,宋代之文天祥,包括在民间极具盛名的杨家将、岳家将、花木兰等。

  中国经济崛起,从本质上看,是洋务运动的延续,是“师夷长技以制”,与历史上每一次抵抗蛮夷入侵的战争没有本质区别。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任正非必将象苏武、文天祥一样留名青史。

500

  现代人之所以将中国经济的崛起称之为“奇迹”,原因是,中国经济崛起的历程无法用当今所流行的学术理论解释。这些学术都是西式学术,其理论都是西来的,但却不关注中国之“实际”。而支撑中国崛起的根本动力,正是中国实际,正是儒家文化。文化耻辱感激励中国去努力学习西方之用,而儒家文化本身才是指导中国经济发展的主体。

标题回顾:西方曾瓜分世界,为何独有中国以所受的侵略为国耻?
Copyright 2012-2029 www.huanyunews.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2693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