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又有一种可怕的微生物和疾病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食脑虫(光是名字就很吓人)。
近日,美国卫生官员表示,佛罗里达州出现了一例罕见“食脑虫”感染病例,该寄生虫学名为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人类在感染该寄生虫后的死亡率高达97%。(澎湃新闻)
这到底是一种什么疾病?看着实在是太可怕了!
那么我们就从几个大家可能最关心的问题切入:食脑虫从何而来?现在有什么治疗方法吗?它们可能会大规模出现吗?
哪来的?
食脑虫(Naegleriafowleri),又名福氏耐格里虫或者福氏阿米巴虫,说是虫子其实是一种真核单细胞微生物。
它们通常会在生活在温暖的淡水和土壤中,换句话说,在这个季节的湖泊、河流、温泉、不卫生的自来水等等地方都有可能出现(25℃以上可以存活,42℃繁殖力最旺盛)。
不过我们要把这个“可能”强调一下,因为这个“小虫子”虽然不算少见,但是导致疾病的情况也非常罕见,正如美国CDC官方提供的数据显示的那样:2009-2018年十年中有34例感染,而十年时间里美国大约有34000人溺水死亡。
新闻里的食脑虫图片,其实是它的三种形态(图源:美国CDC)
食脑虫,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破坏人的大脑来伤害人体,会造成叫做福氏内格里阿米巴脑膜脑炎的疾病。
虽然有着一个这么粗暴的名字,食脑虫却有着数般变化:
当环境恶劣时,食脑虫会变化出一副“金钟罩”——囊泡,光滑的囊泡会把它包裹住,并且避免食物不足或者干燥的危险环境,而这种时候食脑虫也无法感染人;
而当环境合适时,它就会去掉“金钟罩”,而露出了另一幅嘴脸——滋养体,这时的食脑虫可以依靠自己灵活的细胞膜移动(可以脑补一下史莱姆的形态),并且开始进行复制繁衍;
如果需要比较好地游动,食脑虫又会变幻出一对“船桨”——鞭毛虫,借助着两根鞭毛和“流线型”的梨形结构,食脑虫可以快速前进。
电子显微镜下食脑虫的三种形态,从左到右依次是囊泡、滋养体和鞭毛虫(图源:Wikipedia)
而后两种的滋养体和鞭毛虫形态的食脑虫就可以侵入人体。
极少的人在水里游泳、潜水、跳水的时候,鼻子里呛了水,水里的食脑虫就可能进去鼻腔,如果是鞭毛虫形态则会在进入之后变幻成滋养体便于潜入。
再之后食脑虫就会借助着鼻腔的嗅觉神经一路向大脑冲击,进入大脑,引发脑膜脑炎。
食脑虫的感染过程(图片翻译自美国CDC)
而根据它的感染模式我们也可以知道很多信息:
嘴巴喝到有食脑虫的水不会被感染,因为嘴巴即使喝进去食脑虫,它也找不到神经侵入大脑,所以那种情况是不会感染的;
食脑虫是一种不能人传人的微生物,因为它进到大脑之后导致人体死亡,并没有传播的可能;
感染的过程也需要时间,往往在1-9天后症状开始显现:头痛、发烧、恶心等等,3天内及时就医是可以救治的(具体见下文);而到了晚期则会出现思维混乱、失去平衡、癫痫等症状,这时就医已经来不及了,两周内就会死亡。
怎么防?
食脑虫的根治其实非常难,也很少有人做,原因也很简单——它致病的可能太低了。正如前文所说,美国十年间只有34例病例,有这个闲工夫去灭虫子,还不如去增加警戒,预防一下游泳时的溺水情况。
而且从个人的角度而已预防也很简单的:因为食脑虫只会在野外环境的淡水中生存,那么我们个人就不要在大夏天的时候跑到无人管理的水库、河流游泳,尤其是跳水。因为当头部入水时,鼻子就很容易会呛水。